创业在路上系列报道之十:十年园丁辛勤路,不改育人赤子心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05-25浏览次数:6237

                                                          ——记教育系2005届毕业生合肥市太湖路小学校长张子文

合肥市太湖路小学建于1981年,地处太湖新村内,土地使用权面积4918.59㎡。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068人,教师54人。2007年铺设塑胶操场,2011年新建教学楼一栋,加上原有的综合楼1栋,合计使用面积6980㎡。这是我们采访对象张子文工作的地方。

  

经过商量我们将采访时间定为晚上七点,但到了约定时间时,学长却发消息告诉我们需要等一会。等了二十多分钟后,我们打了一通电话过去,却没有人接,我们不禁有些忐忑,心想是不是学长突然有什么应酬。十分钟后,按耐不住的我们又打了一通电话过去,这次电话很快就被接通了。“喂!你好,稍等一会好么?一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来问我一些问题。等结束了,我给你打过去,好吧?”我们千想万想,却没料到是这个原因让学长推迟采访,顿时,我们感受到学长对于工作的敬业精神,对他的敬佩之情便已在采访前油然而生了。十几分钟后,电话响起,我们的采访也正式开始了。

“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能力”

2002年至2005年,张子文在合肥学院度过了精彩的大学时光。在校期间他是无可争议的“学霸”,每年的奖学金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如果因此认为他是“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那你就错了。他在校期间还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他的身影也出现在社团,也参加第二课堂,投身支教,也曾做过兼职,这种多彩的学生经验带给他不一样的斑斓生活。

在大一下学期,他参加三下乡,去六安一所学校支教,10多天的教学中,他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在实践教学中看到了本专业的意义所在。几年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他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集体,组织一场活动,无形中他提升了很多,学会了怎样在工作中细心安排,做到万无一失,不斤斤计较,不怕吃苦,甘于付出。

张子文很庆幸在大学时代有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我之所以能在多次职业转变中脱颖而出,都得益于大学时的各种学生工作。”学长这样多次强调着。因为做过学生管理工作,也就能更加渐进地贴近一名校长管理学校的工作。在大学时代,他常忙于运动场、礼堂间,组织举办各种晚会、运动会等。当如今涉及学校的六一表演、集体春游等活动时,他便也得心应手了。以前时常需在公众面前发言,现在当在国旗下讲话时,他也不再慌张,心里愈发有底了。

在采访中,他提到了学生处的刘沛平老师,“在大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刘沛平老师了,他原来是教育系的团总支书记,他是我的导师,亦是我的知心好友,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工作不顺心,也会找他聊聊,他总是会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爱情’,是他常讲的三句话,也是最让我感动,最记忆犹新的三句话,现在这三句话已成为我的人生态度了。”在刘沛平老师的影响下,张子文在活动的组织中,更多的是与大家的交流与配合。多年来,他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人,有着扎实的群众关系。学长犹记得在竞选副校长时的最后一关就是民意调查,他良好的群众基础当之无愧的成为他不可替代的优势。

扫厕所“扫”到校区主任

2005年,张子文毕业了,他就职于合肥翰林教育,然而,那时候的他并不是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热爱,“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他认为老师是一个‘铁饭碗’,并且还受人尊重。刚毕业,我并不是很想当老师,尤其是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是父亲的坚持让我妥协了。”他告诉记者。

对于不是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行业,张子文与很多人不一样,他没有自暴自弃。相反,他做一行爱一行,毕业后,短短五六个月的时间就从打杂实习生升为校区主任。当我们问及个中的原因时,张子文显得有些激动。

“2005年7月份毕业,但3月份就在翰林上班,当同寝室的室友还在为工作而焦虑时,我已经找好了工作。同样,我也比他们付出的更多。晚上九点半,当别的同学快要睡觉的时候,我才从翰林下班,走两公里的路,坐十点钟901的末班车回寝室休息。我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时候下班之前,都要把所有的卫生间清扫一遍,从一个校区到另一个校区,十几间厕所。虽然很累,但还是很认真地把所有的卫生间都打扫的很干净。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我连个厕所都扫不干净,那么我还有什么资格说我要成就事业。”学长的这份豁达让我们很受感动。

寒暑假理应是教师们最清闲的时候,却成为了张子文所在学校的旺季。那年暑假,老师们特别忙,做着各种培训教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做饭。张子文便用饭盒给大家装好饭菜,骑着电瓶车从食堂,一个个校区的送给他们。那段日子里,买菜也成为让他最头疼的一件事。俗话说,众口难调。不能让每日辛苦的老师们吃着重复的饭菜而感到厌烦,同时也要为老板考虑,做到经济购物。他调侃到,就像是自己居家过日子般去用心买菜,去与店家讨价还价,哪怕是多要到几根葱,也是好的。他一直都很认真地做着这些别人避之不及的工作。付出终归会有回报,认真踏实的他受到了当时校领导的肯定,将他提拔为校区主任。

“当时我负责的是一个新的校区,校长下达命令要求在两个月内招满100人。”面对巨大的招生压力,张子文并不气馁,他凭借其在校期间学生干部的组织工作和与人交流的经验,仅在一个半月内就招收了123名学员,超额完成任务。

辞工作,考编教师

当张子文的事业蒸蒸日上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在翰林教育校区主任的职位,参加教师考编,成为了合肥市第六十四中的一名普通教师。然而,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短短两年时间,张子文就从普通教师升为第六十四中政教处副主任。

当我们问及当时为什么会辞去翰林教育校区主任的职位而去当一名普通的老师时,张子文“呵呵”的笑了,显得有点无奈。“其实我是不想走的,我觉得翰林教育还是比较适合我的,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对它还是蛮有感情的,不太想去考编。但就当时来说,在一个辅导机构当老师并不算是一名真正的老师,我爱人觉得还是考一个正式的老师编制比较靠谱,受她的影响,我就辞去了翰林教育的工作,考编成功,成为一名正式的在册教师。考编的历程还是很辛苦的,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吧!因为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一切都要重头再来。”

从普通教师到政教处副主任,张子文认为在校的管理经历以及之前的工作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张子文说:“与其他普通教师相比,我觉得我比他们多了些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经历,在翰林教育管理着一个校区,这样在无形当中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无意识的就表现出来了,加上领导观察的也比较细致,就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另外一点,可能是我工作起来从不斤斤计较,比较能吃苦,能脚踏实地地干事情。”

2012年包河区提供了四名副校长的岗位,在所有在编教师中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张子文觉得他的机会来了,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竞聘。“参加竞聘的教师都是很优秀的,尤其是一位教小学语文的老师,他的名气很大。”在谈到竞聘成功的秘诀时,张子文很庆幸在学校经历,“有过学生工作和学校管理的经历应该是我的优势所在。但最后让我竞聘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我良好的群众基础,而这些离不开大学时当班长和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在那个时候学会了充分去尊重别人,在工作中低调、不张扬,让别人接受自己、容纳自己。所以,现在我很感谢那时候自己的努力。”

张子文认为创新的基础源于学习的经验,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在教学方法上,张子文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经常将新鲜元素融入教学,他在2013年就将那时候流行的“微课”带进了教学体系,那年他获得了课堂教学评比的一等奖。

尊重学生,寻找学生的教育的“关键事件”

在说到教育理念时,张子文表现的很谦虚,“我现在参加工作也不是特别久,谈不上有什么独特的教育理念,但我最认可的是,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个是我的追求,我也是这么做的,不管是好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都要尊重他们,尽量让学生们喜欢你。”

在张子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学生,这个时候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要在课外下功夫,要融入他们的世界,比如学生在打篮球的时候可以和他们打场比赛;学生在跳绳时,帮他们悠绳子。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们还是很可爱的,他们的想法可能比成绩好的孩子还要活跃,而我们也要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他们。我上课时还是比较幽默的,也跟学生们强调上课时要认真,下课时可以随意玩。因此,那些不是特别听话的孩子也还是挺喜欢我的。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关键事件,作为学生该认真时要认真,该放松时要放松。然而,当发生一件对学生成长很关键的事件时,一定要好好教育。我所带的班级,不听话的孩子还是挺多的。有一次我在黑板板书时,一个学生用手比划成手枪的手势对着我,之后一个接一个的做这个动作。学生当时可能是觉得好玩,但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于是,我就请他们的父亲到学校来,因为父亲都是比较理智的,能够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很多父亲也认为我的做法是正确的,尊重别人的确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这样的‘关键事件’的教育会让孩子铭记一生。”

关于作为一名校长所具备的的素质,张子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教学方面,业务能力一定要扎实。在课程上,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现在都强调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强了,学校才能做出特色、做出文化。”

从一个普通老师到一所学校的校长,张子文是一步一步踏实走过来的,并没有为能够成为校长做什么特别的准备。他认为,只要一直在把握当下,认真把每天的小事做好,也就做好了所有的事。

提升自己,支教同行

张子文在合肥学院学的是专科,但作为一个刻苦钻研的人,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刚进合肥学院那年,他就开始谋划自己的提升,2002年10月份他开始自考安师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但这条自考之路并不平坦。他在学校担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事情很多,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后来参加工作后,又忙于各种工作,曾经几度想要放弃自考。但他又想自己都付出那么多努力了,如果放弃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他咬牙坚持下来了。在2010年他终于考完最后一门,拿到毕业证书,在这其间,《古代文学史2》他共报考了八次。

在参加工作之前,张子文有一段很艰苦的支教经历,对于这段经历,张子文说了很多。“2007年去滨湖南边的一个农村小学去支教,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当时我住在市中心,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出发,骑一个小时电瓶车才能到学校。最辛苦的是在冬天,那时候徽州大道刚修好,了无人烟,有时候一路上都碰不到一个人。最倒霉的是在半路车子坏掉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的车在路上坏了四五次,后来就知道在车上备了个打气筒。最恐怖的一次是在路上花了三个小时才看到修车的地方。

“在支教时,我教的是一年级,那些孩子很朴素善良,对他好一份,他会十分回报给你。有一个小女孩,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她家条件很差,没有父母,跟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对她照顾的不是特别好,看起来很邋遢。我看着不忍心,有时候会给她买一两件衣服,有时候从亲戚家那几件旧衣服给她。也许是看到我对她的关心,临走的时候她抱着我的腿哭。

这段支教的经历让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比这还要艰苦的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跟这段经历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寄语母校

学生记者:“您毕业已经十年,并且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您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想法?”

“最重要的是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就我而言,现在对我帮助比较大的,不是课堂上学的东西,而是在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说,三下乡、第二课堂、社团以及学生组织的一些锻炼,在课本是学不到的。除了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做人做事的方法。学校应该给学生多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

学生记者:“临近毕业,对于教育系的毕业生您有什么想说的?”

“在求职过程中不要把眼光抬得太高,要先找到一份工作。教育系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可以从代课老师做起。在做代课老师的过程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如何去上课,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然后再去考编。在工作当中要把眼光放低一点。”

主人公介绍

张子文,1983年出生于安徽蒙城;

2002年—2005年就读于合肥学院教育系,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

2005年—2007年,就职于合肥翰林教育,任校区主任;

2007年—2012年就职于合肥第六十四中学,任政教处副主任;

2012年12月至今,就职于合肥市太湖路小学,任副校长。

记者后记

照片上显得很严肃的学长,在我们近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表现的十分温和友善。短短交流,学长不言放弃的毅力和敬业精神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采访过程轻松愉快,俨然兄妹在促膝交流。

32岁的张子文有个幸福的家庭,膝下双子,一个5岁,另一个刚刚出生不久。在父亲与教师的角色转变中,他做的似乎仍然不足。对于学生,他往往秉承着一颗仁慈之心,坚信“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却异常严厉。儿子一旦犯错误,就被他视为不可原谅之过,易把儿子缺点过度放大也常常使他懊恼不已。但我们从中却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深深爱子之心。

他是平凡世界中一员,却在用十年乃至更多的岁月向我们演绎生命的精彩。教育没有局限,奋斗没有边缘,一步一个脚印,学长让我们看得真切可感,受益匪浅。教育事业可以这么美,生活可以这么多彩。

(宣传部 学生处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方翠霞  董欣   孔婷   指导教师徐毅   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