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30年”系列报道之二:一个德国校长十五年的中国工业设计梦

发布者: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15-10-13浏览次数:1975

    以德意志的工业设计思想,谱写科教名城树人新传,解读应用科学的原创宝典,为科技兴皖输送智慧能量,他就是来自德国总理默克尔家乡——施特拉松德市的合肥学院客座教授、德国施特拉松德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法尔克•霍恩教授。这位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位洋校长以一张科学无国界的真诚名片,敲开一座城市的心扉。

    因为其对安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做出的积极贡献,霍恩教授先后荣获安徽省2011年度经济人物、安徽省政府2011年度“黄山友谊奖”。2014年,他更荣获了中国政府“友谊奖”。  




     转眼间,霍恩教授已经在中德两国的教育事业中耕耘了15载春秋,合肥学院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开展Workshop合作项目也已经开展了14届。从2001年起,在他的努力下,数百名中德双方师生在每年为期两周的时间内,围绕设计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参观调研、设计实践等一系列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吸引韩国、台湾地区高校和企业参加,聚集了德、韩两国一批工业设计界顶级的专家。



     在长达十余年与合肥学院工业设计学科进行教学科研指导的过程中,霍恩教授与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老师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与工业设计教授杨大松等一起进行了多项产学研活动,把德国先进的工业设计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安徽部分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中去,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这些企业包括安徽富光实业有限公司、安徽尊贵电器有限公司、安徽桑乐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帮集团等。同时,在中德双方的努力下,合肥学院先后与深装公司、容电集团合作共建了深装工业设计研究院、荣事达工业设计研究所、新沃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嵌入式”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安徽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升。



     2007年,应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邀请,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时任副校长霍恩教授来合肥学院工作,并向他颁发聘书,以副校长的身份在学校工作三个月,成为了合肥学院乃至安徽省各高校的教育史上的首位“洋校长”。

     任职期间,霍恩教授除了在学校进行广泛的、细致的调研工作,参加院长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和通报调研成果。在深入各专业教学系部、行政部门进行座谈同时,还在安徽省教育厅的安排和帮助下,走访了安徽省多所高校,进行调研、举办讲座等。霍恩教授针对安徽省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推动了安徽省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进程。

    他曾表示:“我知道我来这里的责任。短时间内,我可能改变不了什么,我只希望能给这种‘改变’带来一种启发、一种动力,提供一种改变的可能。”在他看来,中德两国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他必须先从调查入手。他用心地去与教务处、学生处及各个系部的老师进行沟通,就教育模式的改革、教育计划的制订等等发表各自一些意见。从细节入手,通过细节性的工作,参与教育事业。他发现中国的高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老师缺少企业从业的经验,学生也缺少在企业实习的机会。所以他积极以合肥学院为依托,对安徽省其他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咨询,来研究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2009年11月,正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与不懈努力下,合肥学院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共建“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德方以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为主、其他德国相关高校共同参与,中方为合肥学院。目前,在以霍恩教授为主的德国团队与合肥学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经济工程”等中德合作办学专业招生火爆,以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模式本土化培养社会紧缺人才成为了“合肥学院开展对德合作30周年”结出的又一个硕果。




      对霍恩教授来说,来合肥工作和生活已是常态,为了方便与中国朋友交流,他常常会带着一本《汉语字典》,他告诉我们:“我把这里当作了我的第二故乡了,我喜欢这里。” 在长期的接触中,他对中国学生的毅力与奋斗精神十分赞赏,比如一些留学德国的学生,他们一方面要努力克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努力学习语言和规定课程,还要争取更多的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很了不起。这些都值得德国的孩子学习。他认为中德两国在教育方面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那一座重要的交流桥梁。

      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观礼台上,霍恩教授作为外国专家代表、中国友谊奖获得者,全程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现场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霍恩激动地说:“习主席的讲话很合时宜,其中有关‘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