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方能达高度——记我校2001届新型建材校友梁方义

发布者: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发布时间:2022-12-16浏览次数:96分享


   

    梁方义,1998年9月考入合肥学院(原合肥联合大学)建工系新型建筑材料专业,于2002年10月通过合肥联合大学的中德教育合作项目,并在母校的支持与鼓励下前往德国学习。2006年6月顺利获得霍尔兹明登应用科技大学的建筑化学Diplom-Ingenieure (FH)学位。之后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和对科研工作的向往,选择了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的材料与纳米化学硕士专业继续求学。 在确定了学习方向以后,拿出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研究当中,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并在多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9年和2013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获得2012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后继续在汉诺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5年5月入选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百人计划”,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环境影响高度,格局决定终点

  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聪慧贤德之人,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自己有心向上,自能聚拢一批这样志趣相投的青年人,也自然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梁方义表示,当年合肥学院为他和其他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能够在德国学习的好环境,使他们这一批志趣相投的青年人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梁方义明白,要做出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就必须将自己的视线放在全球尺度上,与世界最好的学者和最前沿的成果相比。有着大格局的人往往会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在为自己设计未来道路的时候往往会有着更为独到的眼光。心中有着大格局便不会将自己局限在目光所及的小圈子内,于是他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到那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远方。他深知那里才是他奋斗的舞台,是他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

态度决定成就,优秀始于奋斗

  比远大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认真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梁方义说:“坚持是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品质。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对个人能力增长和事业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有一个概念是“苟且红利”,即在别人觉得没必要再努力、不可能的时候,不停地较劲儿。

就在前几年,为了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研究计划中的研究方案,我们经历了五十多次的失败,尝试了各种方案,在觉得不可能实现的时候,在一次失败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中得到启示,重新设计一个新思路,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最终让该研究方案成为现实。通过这样坚持下来之后才发现迎接自己的是令人欣喜的成长。

  梁方义表示,善于观察和思考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另一必备品质,也是我在德国学习和科研中体会最深的,历史中的重大科学发明和技术突破很多是基于一位科学家对偶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我的科学研究中,我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大约有一半是基于意外的实验现象启发产生的灵感,最后变成一项科研成果。保持对事物和现象的敏感度可以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科研问题的领悟能力。

学术成就

  梁方义长期从事膜材料及膜技术开发及其在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如气体分离、高纯氢/高纯氧制备、 CO2捕获以及碳基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等,至今在Angew. Chem. Int. Ed.、JACS、Chem. Mater.、J. Chem. Mater.A.、Chem. Commun.和Ind. Eng. Chem. Re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此外完成学术专著章节2篇,分别由英国皇家化学协会和美国CRC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担任JMCA、Chem.Commun.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的相关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和作为分会主席。

  在德国学习工作期间,先后作为项目骨干参与欧盟第7框架的NEXT-GTL项目、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研究项目。回国工作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所“百人计划”等,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和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山东省重大基础项目等。现担任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Technology编委,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青年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