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赴德研修项目
发布人: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05   浏览次数:33

近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来我校采访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合肥学院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承办的两批职业院校教师赴德研修项目引起了记者的浓厚兴趣。4月24日14 : 30,作为三个关注点之一,《中国教育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喻路石、记者方梦宇首先对赴德研修项目进行了采访。市教育局职成处副处长戈弋、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高艳、副主任陈国刚、汽车方向研修团代表解云、数控方向研修团代表张妮等人在八楼会议室与记者进行了座谈交流。

首先,戈弋副处长从从政府组织层面并对赴德研修做了简要介绍,指出赴德研修开辟了合肥市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性、大规模、长时段、系统性境外学习培训的先河,探索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积累了经验,为我市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培养未来工匠奠定了基础。高艳主任介绍了合肥学院服务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克服困难承办赴德研修项目的组织落实情况。

接下来,记者就职业院校教师赴德研修的学习收获、感想感受等方面与赴德研修教师代表解云、张妮等老师进行了访谈交流,深入挖掘赴德研修之行的闪光点。大家从研修活动的系统性、全面性,德国教师的严谨认真,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回顾了在德研修情况,介绍了一个个记忆深刻的研修片段。

对于大家的讲述,《中国教育报》的记者们越听越觉得有内容可挖,他们提出与赴德研修教师进一步交流,做一次人物专访。4月25日下午,在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记者方梦宇对首批赴德研修教师杨斌做了专访并连夜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位中职老师的德国研学后记》的稿件。采访中,杨斌谈到,当他在德国看到所有职业院校都要求工具器械有序摆放时,有了触动灵魂的感受。回国后,正赶上建设合肥市现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他将德国的经验“搬”回家,设计了实训室标准化管理方案,每一把工具柜的钥匙,每一套工量具,甚至每一根电源线,每一颗螺丝钉,都按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规矩,找到了自己的“家”。“这样,学生完成实训后,我只需要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坑’都满了,少哪一根线,少哪一把螺丝刀都知道。”他的做法得到全国各地参观者的充分肯定。记者在稿件中还总结了两年来两批赴德研修教师取得的研修成果,最后指出,随着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常态化开展,会涌现出一大批像杨斌一样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