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 2011-04-22 浏览次数: 251

        [摘  要] “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两课”教学中应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大学生亲身实践,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面对现代化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我们惟一的选择。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两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 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创新思维是人们开发创造力的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某种事物或现象产生一种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活动具有重要价值的部分,是把知识转化为智能,由继承知识发展到开发智能的能力体现,具有批判性、多向性、独创性等特征。创新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创新思维的多向性,是指思维既具有辐射性或发散性,又具有辐集性或收敛性。由于这种思维行进的方向不同,有时能够对思考的对象加上新的意义,出现新的思维转换,有利于探索到未知的东西。创新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思想解放,能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

        “两课”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这样一个创新思维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课”教学所强调的也正是要在教学中吸纳新见解(新观点)、转换新视角(或提出新思路)、采用新方法(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运用新材料(或对原有材料进行新的组合)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1 .“两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训练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主要功能。这里讲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的创新兴趣,磨练他们的创新意志,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的水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可见,该课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理论观点,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新思维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是因为世界具有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才要求人们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正是因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收敛思维。对立中有统一,是求同思维的基础;统一中有对立、辩证的否定观,则是异向思维的基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局部和全局的辩证关系、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基本观点都对创新思维有指导作用。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精神实质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其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 .“两课”教学可以保证创新思维的正确方向

        就一般意义而言,我们所说的创新都是指有利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一般的、单纯的标新立异,但事实上,创新思维的任何成果,不论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及其成果的利用都会存在着方向性问题。一个新的理论观点或主张,既可以为人们所认同,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可能为个人或某些集团所利用,成为其牟取私利的工具;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这就要靠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引导保证作用。“两课”教学正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从而引导和保证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成果的正确价值取向。这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的大问题。

        二、改进“两课”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两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两课”教学实效性不够强、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是“两课”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增强其吸引力。通过“两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诸如研究型、辩论型、参与型、体验型、咨询型、案例型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组织学生积极交流,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带着问题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地思考。通过“两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演讲中曾指出:“如果没有以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转引自《中国高等教育》 2002 年第 12 期,第 45 页)改进“两课”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 鼓励大学生亲身实践

        加强“两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亲身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除课堂教学活动外,教师在“两课”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在实践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并通过实践的反馈检验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科学。通过不断地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 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

        “两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使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的某些想法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责难,也不必顾虑自己的某些考虑“不合时宜”而欲言又止的宽松环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65 页)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两课”教学。也就是说,“两课”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必须进行“两课”的教学改革,开拓“两课”教学的新境界,构建适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两课”教学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