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原则
发布时间: 2011-04-22 浏览次数: 168

        摘要 : 笔者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指导工作和“两课”教学工作 , 本文为阐述方便 , 特借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 指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哲学原则 , 其实在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本文阐述的这些哲学原则。

        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是指在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 它是在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 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体现。

        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揭示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 ,[1] 因而也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 , 哲学原则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 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体现 , 是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 , 因而是最普遍、最高意义、最高层次的原则 , 也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哲学原则 , 这是科学地确定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正确地选择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有效地组织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从而实现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 唯物论角度 : 物质第一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 , 心理是人脑的功能 ,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 , 都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根源 , 即使是神话中虚构的、情节超脱现实的 , 但组成它的原始材料仍然是来自客观现实。人所特有的心理的最完善的形式 , 叫做意识。人的心理、意识是在劳动和相互交往中 , 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人的心理、意识 , 从反映的生理机制来说 , 是由人脑实现的 , 从反映的内容来说 , 是社会的产物。

        这表明 , 青年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都能从客观世界中找到根源 , 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物质第一性原则 , 具体地说就是 : 一是要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世界” :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大脑机能 , 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文关怀 ,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学校管理体制 , 改善招生、学习、生活、就业条件 , 发展丰富多彩的先进校园文化等。

        二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 正确地认识学习、生活、交往、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 克服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产生的悲观论 , 消除青年学生在重大挫折面前认为生命无法控制、自身不能驾驭的宿命论和唯心主义观点。

        三是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 ,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青年学生的过去经历、家庭背景、当前生活学习环境和面临的压力等 , 分析青年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根源 , 而不能偏面夸大心理的主观作用和功能 , 认为心理问题的最终根源在“心里”而与客观现实无关 , 从而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 认识论角度 : 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就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地说就是 :

        一是坚持客观性原则。要依据客观现实 , 不添油加醋 , 不夸大缩小 , 不歪曲事实 , 不向学生强加任何主观猜测 , 在针对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就业等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 ,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与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 , 教育者不应随便附和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 , 而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二是坚持差异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 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 , 青年学生也不例外 , 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 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 , 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 , 也可以说 ,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强调差异性 , 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 , 因材施教 , 有的放矢 , 重视个别差异 ,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 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 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贯彻差异性原则 , 首先是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 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学习差异、思想差异和心理差异等等 ; 其次是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 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手段和技术 ,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等 , 具体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 ; 再次是认真做好个案研究 , 积累资料 , 总结提炼 , 增强个别教育的实效。

        三、辩证法角度

        1 全面联系原则

        唯物辩证法指出 :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 , 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 ; 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 [2] 辩证法强调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研究分析事物 , 这就要求在进行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 , 要遵循全面联系原则 , 具体来说就是 : 一是要全面地分析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因素。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错综复杂 , 但可以分为两类相互联系的因素 , 即 : 自觉影响因素和自发影响因素。青年学生接受不同教育主体如家庭、社会、同学、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学校宣传部门、学校心理咨询部门、高校“两课”教师等各种不同教育主体施加的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 , 称之为自觉影响。在这类自觉影响之中 , 有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与互补 , 从而使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强化 ; 但由于这些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理论素质、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尽相同 , 因而他们对教育对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出现差异 , 有时甚至是对立和冲突。其结果必然会削弱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 , 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意料之外的偏差。同时 , 青年学生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 , 并同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 , 青年学生不仅受到教育者的自觉影响 , 而且还受到这些环境的自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 这些自发影响中 , 有积极因素 , 即在客观上同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因素 , 也有消极因素 , 即同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产生冲突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要求 , 教育者既要着力协调自觉影响 , 又要有效地控制自发影响 , 并使两者统一于有利于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向。

        二是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 对青年学生施加相互联系的教育内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等密切联系 ,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 不能割裂这些联系。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观教育、专业知识、文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 使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思想觉悟、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相互影响 , 相互促进 , 统一发展。

        三是要教会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某种会引起青年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心理焦虑和困扰的社会现象、突发事件等 , 要教会青年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辩证地去分析去对待 , 让学生能够看到不同的结果 , 既能看到事情的消极方面 , 也要能看到事情的积极方面。鼓励青年学生能够正视困难、克服偏激的认识 , 提高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 , 从而产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 发展变化原则

        辩证法对世界的看法贯穿着发展变化的原则。 [3] 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 , 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变化是运动的一般内容 , 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4] 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发展变化原则 , 具体地来说 , 就是 : 一是要顺应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对青年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动态分析。不仅要看到青年学生心理的现状 , 而且要了解他们心理的过去 , 预见他们心理的发展趋势 , 从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去把握他们心理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 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 从而更有实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要如实地把青年学生的心理状况看作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看到青年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某种心理相对稳定的状态 , 又要看到青年学生的心理是一个绝对运动的过程 , 要认识到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 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条件下 , 其健康水平是变化、运动的 , 因此 , 要针对不同情况 , 采取不同措施 , 推动其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是要把发展原则与坚持性原则相结合。在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 我们既要看到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上升性 , 又要看到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曲折性。要引导青年学生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 , 特别是要对心理障碍的矫治问题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长期坚持 , 如对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过程中 , 从入学时的适应问题 , 大学期间的学习、交往问题 , 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惑等问题 , 要从始至终 , 坚持不懈 , 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