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
发布时间: 2011-04-23 浏览次数: 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具有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执政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我们党具体的执政实践结合起来,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同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创新,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是揭示和反映工人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条件、途径、纲领、目标和过程等的学说。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对工人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理论与实践所作的探索,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而形成了丰富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课题中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的过程中,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纲领策略、组织原则等。他们的建党学说对后来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新形势新课题,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全面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对执政党建设进行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如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管理国家,领导经济建设;要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要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等,从而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治国理政和开展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符合各个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理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提出了诸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等许多宝贵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根本问题,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以解决执政党执政实践中出现的迫切问题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对客观实际问题解决的程度。列宁曾经这样讲:“在每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善于根据当时形势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策略和最近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只有着眼于解决实际中存在的迫切问题,并以此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才能使理论获得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无比丰富的内容。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并且说,“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就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一艰巨的实践探索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进一步中国化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永远不会停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再到长期执政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当前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概括,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最新发展,即,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根据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党的执政基础,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又要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不能成为所谓的“全民党”。因而,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把党的建设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方略。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纲领与治国纲领是一致的,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过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过程是一致的,党的建设的实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一致的。深入研究党的执政方略,必须坚持它们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的许多治国方略,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同时就是共产党的具体执政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在深刻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丰富适合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的执政方略。

        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发生转变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有了好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和执政方略,并不会自然地达到执政目的,还必须有好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健全的执政体制和机制,科学的执政方式和方法,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大政方针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许多领导体制和方法,已不再适应今天的形势和任务。这就要求全党必须发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动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以真正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因而,根据时代和形势变化发展的要求,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的基本途径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不断把执政实践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认识、新成果,深入把握执政规律,从而不断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执政理论,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基础的。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等等。但是,这些基本原理和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根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任务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发展。列宁曾经说:“假使我们把复杂的、迫切的、迅速发展着的实际革命任务放在狭隘理解的‘理论'的普罗克鲁斯提斯床上,而不把理论看作首先是、主要是行动的指南,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我们党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任务,始终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如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发扬党内民主相结合,等等,从而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宝库。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必须坚持和充分运用我们党丰富的执政经验。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些经验是几代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得来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充分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有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的局部执政经验,有夺取全国政权后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执政的经验,有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经验,有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经验,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挫折教训。《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并将其高度概括为六个方面。这六条主要经验,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宝贵财富,是治国安邦的法宝,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就是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又在不断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必须汲取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阶级性质相同的政党还是阶级性质不同的政党,在各自的执政实践中都有一些值得相互汲取和借鉴的经验教训。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政党的性质和构成不同,执政的具体模式也不同,但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上都有一些可遵循的共同规律。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大多数政党都在努力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调整和变革。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不同,对世界上其他政党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但对它们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们要研究和借鉴,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好地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必须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参考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又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党情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执政理论,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