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2021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1-05-25 浏览次数: 128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立足主阵地、汇集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坚持高举旗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

1、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指导学校办学实践中落地生根。继续扎实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学习,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师生。

2、抓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及教职工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合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中心组“个人自学为主、定期集中学习、重点专题研讨、辅导报告解读”四位一体的学习体系,精心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及时全面地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和上级对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年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教职工理论学习达12次以上。建立健全学校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考核通报等机制。

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建党100周年主线,在全校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引导潜心自学、开展专题学习、培训、研究、宣讲、“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继续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

4、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高水平理论平台,充分发挥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学院基地等研究平台的作用,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立学校师生理论宣讲团,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系列宣讲,在校内外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宣讲,明师生理、说师生事、讲师生话,把理论讲透、把思想讲活,增强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

5、创新形式,丰富学习载体。聚焦师生的关注关切,继续运用好辅导报告、现场教学、主题实践、党课教育、影视赏析、读书班等各种有效学习载体;注重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平台,切实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加强对“学习强国”平台的管理、督查、考核工作,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广大党员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阵地。

二、坚持抓牢抓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6、巩固整改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校党委《关于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完善督促检查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状况全面摸排和风险化解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7、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按照“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切实管好各类阵地,制定学校《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宣传阵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加强校内网站、广播、电子屏、橱窗、出版物、各类论坛、讲座、课堂等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底线思维,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安全。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站、微信等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管好用好网络平台,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把网络“最大变量”转化为事业发展“最大增量”。

8、强化舆情应对处理。购置网络舆情监控软件,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定期分析研判学校意识形态总体情况,加强师生思想动态管理。做好舆情监控和处置工作,积极应对舆情突发事件。适时邀请专家来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和舆情处置应对辅导,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9、加强统战和宗教管理工作。加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学习宣传,强化政治引领,围绕学校大局和中心工作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建言献策。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宗教工作,坚决防范宗教校园渗透。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统战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三、坚持价值引领,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培育时代新人

10、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做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期评估验收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形成以“五育并举”为内容和手段,以“三全育人”为机制和保障的工作格局。深化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牢牢把握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抓好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使每一门课都有育人功能、使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职责,实现全员育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十大育人体系”工作,从课程、文化、网络、服务等十个方面推动育人,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实现学校所有工作服务育人、所有部门都参与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11、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线下或者线上法制宣传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全民健身素质教育、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为重要内容,全面深入开展特色系列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深入、持久、生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制定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示范作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学习,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爱国主义氛围。发挥好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用,深入报道学校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广泛宣传各单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深入挖掘师生在干事创业、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事迹。

13、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组织开展好第37个教师节主题宣传教育,加强师德典型宣传,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教职工争做“四有”好教师。

四、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水平

14、优化校园媒体格局。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未来导向,有序推进校园媒体深度融合,构建校园媒体新格局。探索选题策划、资源共享、平台联动等融合机制,升级媒体平台,提升信息质量,增强可读性、趣味性,进一步提高校园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15、讲好合肥学院故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新闻报道的选题和统筹。深入挖掘学校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典型力量凝聚人心,助力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讲好合肥学院育人故事、科研故事、管理故事、服务故事、奋斗故事等“五大故事”。

16、提升对外宣传水平。强化对外宣传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找准切入点,把握亮点,增强实效性。健全媒体沟通机制,建立与社会主流媒体互访、通气、选题策划等制度,加强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坚持创新思路,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17、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涵育大学精神。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在继承、弘扬学校优良文化传统和办学精神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做好校歌谱曲工作,不断增进师生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启动校史馆设计工作,塑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空间。完成校内道路、景观等命名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举办网络文化节,开展网络文化作品征集,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唱响网络主旋律,传递网上正能量,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争做校园好网民。

18、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

19扩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校园环境,做好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凝聚“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共享创建”的强大合力,营造“一草一木皆育人”的环境氛围。

六、坚持提素质改作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20、强化“四力”,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着力推动解决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存在的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训交流体系,紧紧围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常态化开展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培训,着力加强校内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准和研判能力,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发现力、研判力和处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