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合肥学院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 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10-30 浏览次数: 19








院行政〔20192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

的通知


各系部、院直各部门:

为保证2019年学院各项工作有序顺利推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现将《合肥学院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并结合实际,制定好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主体,推动学院全年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附件:《合肥学院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



(此页无正文)






中共合肥学院委员会   合肥学院

2019312




















合肥学院党委办公室、合肥学院院长办公室  2019313日印发

附件:


合肥学院2019党政工作要点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按照“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奋进之年。2019年学校党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办学内涵,奋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一、扎实推动“个贯彻落实”,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全局

1.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表率作用,在全校推进学习宣传、扎实组织培训、深入研究阐释、推动成果转化,努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认真贯彻落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续通过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宣讲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大会精神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3.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暨基金建设。加快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和中德教育合作基金管理办公室、“六大平台”纳入机构设置。落实学校西南侧基地4 个平台建设所需用地的划拨。推进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相关建设和入驻前期准备。积极筹划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焊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8个中德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工作。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落实基地建设资金,完成中德教育合作基金的登记注册,筹备并召开基金会第一届理事大会。

二、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4.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成立教师党务工作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教育部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年度重大纪念日活动为主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继续做好先进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工作,实施“九大工程”,启动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推动中心与易班、大学生在线、新媒体联盟和舆情分析中心共建,打造智慧思政大数据平台、加强辅导员学工队伍建设、开展“五老报告团”宣讲等,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建设和培育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金牌”课程体系,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研究制定合肥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加强舆论阵地、论坛讲坛、课堂讲台、社团组织的管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筑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思想保证。加强学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6.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担负起、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加强活动形式创新和骨干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不断提高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7.持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学校党委对学校全面工作的领导,及时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学校重大事项,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并督促各项任务有效贯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有效管用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在“深化”“细化”“实化”上下功夫,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做到依法履职、按章管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和制度自觉。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督导委员会、教学改革咨询委员会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拓宽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和途径。

8.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学校处级领导岗位的换届工作,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严格领导干部选拔和任用,选齐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领导班子考核程序,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推行建立能上能下制度,探索实施目标责任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真正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进一步规范干部选用程序,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统筹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把引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1251工程和省周转池编制计划。积极争取资源,认真落实人才待遇,为高层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和平台支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突出常态化,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长期坚持、形成常态,解决作风突出问题、提升作风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严规距、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以优良的作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组织和师生机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注重尊重与信任、沟通与倾听,把师生的诉求当作谋事的核心内容,解决师生之所需、师生之所困;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紧盯“关键少数”,围绕廉政高风险部位,查找管理漏洞和廉政风险点,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监督执纪工作精准度。利用新技术,对接新要求,继续创新廉洁教育方式方法。

10.切实发挥统战工作职能。着力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支持民主党派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继续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培养选拔和举荐工作。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帮助其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重视发挥党外青年教师和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着力加强民族和宗教、港澳台侨统一战线工作。

11.进一步做好团学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学,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入脑入心入行。完善我校全国共青团新媒体专业工作室,围绕重大主题宣传和契机做好网上思想引领工作。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创新实践教育,做好青年学生的成长服务工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抓好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12.统筹做好课程建设增加课程总量,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校企共建实践课程。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制定模块化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开展模块化专业建设验收工作,推进模块化讲义和教材建设和模块化立项建设工作,完成1-3个专业大类的模块化标准建设,完成3-5本模块化教材建设。做好教务系统升级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推动在线课程及混合式信息化教学,争取建设智慧课堂20门,实现MOOC精品课程立项;20%的课程实现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及自主学习。注重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建设校级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类金牌课程。

13.不断优化应用型专业结构。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深化应用型高水平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建设,锻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申报新专业2-3个、专业停招2-4个,力求新增省级以上品牌专业1-2个;继续探索双元制专业建设,力争实现大众班的招生;改造生物、化工、建工等传统工科专业,推动经管文理等跨学科人才培养。

14.加强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建设多专业跨学科的校级综合性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基地5-8个,争取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立项。在二级学院建设中,规划和调整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二级学院实验室分布调整,开展全校实验室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预算审批结果,做好中央财政项目和合肥市财政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执行,包括进口设备论证及审批,并协助完成招投标,项目验收等工作;做好2020年度合肥市财政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及申报工作。完善待建实验室项目库,完成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1-2个。

15.完善质控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两级督导作用,强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分类听课,扎实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切实加强教学质量保障;继续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围绕合肥大学建设和“双万”工程,加快推进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国际专业认证工作。加快引入第三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估。

16.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标准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线上教学平台,通过慕课等方式建立线上教学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导师库建设,有效吸收校内专业类教师进入创新创业导师库,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评聘工作,构建“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培育体系,培育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高水平指导教师团队10个。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不断完善构建创新创业训练、学科、技能竞赛三级实施体系;积极推进“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与培育工作,力争竞赛项目在国赛中取得突破。优化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项目,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引导服务,提升项目质量,力争建成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加强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反馈的调研工作.

17.加强硕士点建设。完成2019100人招生计划。组织申报创新研究项目,做好第一轮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项目和第二轮学科建设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开展第二轮专业学位硕士点培育项目和第三轮学科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做好新增硕士授予单位专家进校考察的准备工作。加强对外合作,开展留学生硕士教育,争取2019年达到100人计划。

18.着力提升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合肥学院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和科研新政的宣传与落实,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严格进行科研考核,增加高水平项目、成果在科研评价和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中的权重。制定校级平台管理激励机制,鼓励校级平台或单位积极申报省级中心,力争建设2-3个省市级研发平台,提升创新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积极对接“融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做好产教融合委员会工作,积极申报其他委员会项目。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展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共建“嵌入式”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取得显著进展,并积极做好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的申报工作。2019年,科研总经费稳定在3000万,力争获得100项以上的横向项目,横向项目总经费1000万以上。纵向项目文科和管理类力争获得高级别项目立项10项,工科类力争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科研成果方面,促进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力争获取3-5项省部级奖励。申请专利100项以上,鼓励并支持研究生、本科生申请专利。依托成果转化平台或中介,实现8-10项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拓展科研服务范围,完善科研服务机制。

19.打造结构合理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1251工程和省周转池编制计划优势,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新引进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暂行办法》《人才租赁人员管理办法》《教师职称续聘管理有关规定》。继续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制定教师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完成新一轮机构设置工作,完成平台负责人新一轮聘任和职称聘任工作。推进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适时使用(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9年,引进50名以上博士,其中,引进20名德国培养的博士。完成引进德国硕士25名,10名德国工程师、德籍教授的任务。

20.加快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大教学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在教学中大力倡导互联网思维,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建立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发挥智慧教室”作用,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视频公开课程。推进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依托网上办事大厅,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优化为核心,全面推进“服务与管理流程信息化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完成统一认证项目和信息系统安全定级工作。

21.做好重大基础项目规划建设工作坚持“外争内调”的总体思路,做好游泳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两个产教融合项目、校园绿化工程等工作,推进重大基础项目规划建设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加快协调沟通、启动校园楼宇外立面更新工程,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稳定。加快启动“合肥大学”校园一体化规划,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缓解教职工住房压力

22.持续发挥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平台优势,做好安徽省应用型联盟高校常任主席、长三角地区应用型联盟主席单位、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的工作,继续深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增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单位、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作用。继续组织举办好中德、中法、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论坛。不断提升《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质量,扩大安徽省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智库作用。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完成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的工作,举办第一届第三次理事会、会员大会、分会工作层面和国际化合作工作的培训会,参加中国教育年会,发展60名单位会员。

、拓展国际合作层级,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23.多渠道搭建发挥国际交流平台作用举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包装设计WORKSHOP项目、中德设计workshop项目、中德“一带一路”物流workshop项目等设计大赛,第十二届安徽省顺天乡杯韩国语演讲比赛,在国外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第四届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论坛、第一届中意应用型高校研讨会、第五届合肥学院杯汉语大赛等,加强对外学术和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优势,推动省市国际经贸往来和人才引进工作等,充分发挥“中德中心”、“中韩中心”的作用,搭建对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办好德国孔子学院,加快建设 “中柬中心”。

24.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办学空间服务学校办学定位,拓展友好高校,新签友好高校5所。开展“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提升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招收15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校留学,招收10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开展对外合作专业的国际专业认证,重点是8个对德合作专业通过欧盟专业认证。

、提升行政管理质效,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25.着力提高行政管理服务质效。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转变会风、文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维护安全稳定大局;完善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充分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监督;着力推进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全部服务事项、申办流程的网络化,最大程度便利师生员工。结合学校职责清单、审批清单、服务清单,组织职能部门梳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点和缺点,确保校园信息化大建设对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落实车改任务稳步推进公车改革。加强食堂、资产、财务管理、图书、档案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26.依法依规做好财务保障审计监督工作。紧紧围绕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2019年中心工作,以“科学理财、规范管理”为主线,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合理配置资源,增收节支,关注民生。以内部控制建设为抓手,加强资金集中管理,集中力量办大事急事特事,启动一事一议制;适时组织对大额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全面绩效评价,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盘活校园闲置资产,加大创收力度,为改善民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各类经济业务流程。稳步推进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规范财政拨款使用管理。制定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完善审计评价准则体系建设,适时逐步开展数据式审计。

、深化落实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7.切实做好工会各项工作。继续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落实两代会提案工作。着力发挥基层工会、协会的作用,认真组织第五届“红五月书画展”等各类活动,扩大工会活动参与面。积极申报合肥市“工人先锋号”。

28.持续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学习贯彻教育部43号令,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学团工作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进驻公寓制度,深化学生社区党团活动室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易班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软硬件建设;继续完善各项资助工作,推进智慧资助,进一步创新助学措施,继续加强“励志、诚信、感恩”三位一体的资助工作育人特色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细化学生事务中心服务工作,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强化细化服务指导,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就业困难精准帮扶,在确保就业率不低于2018年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就业质量的提升,做好数据分析与反馈工作,建立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等联动机制。继续做好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征兵、人防相关工作。

29.继续做好离退休和校友工作。加强组织建设,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好组织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理论报告会、形势报告会等,重点做好学习教育、离退休党支部干部培训、迎接建国70周年活动等工作。不断完善离退休工作队伍、工作机制建设。做好老同志的思想政治与待遇落实工作。以服务学校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完善校友工作体系和校友会工作机制。做好校友会基础工作和基本数据统计,开展校友分会品牌推荐系列活动。

30.巩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各类制度,把安全稳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落实,深入、细致、扎实地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氛围。做好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等,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升风险化解能力;严格执行党和国家保密制度,切实做好学校安全保密有关工作。落实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制,积极推进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确保案件发生率逐年降低;深入开展实验室、特种设备、消防、食品等安全检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认真做好新生军训工作和学生入伍等工作。

31.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集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厚德博学、善思致用”为内容的校训和改革开放创新的传统为引领,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特色文化项目实施,协调好杨承宗音乐剧排演工作,启动校史馆建设工作,凝炼学校精神内涵,打造校史文化载体;以举办第十五届校园文化节、第十五届社团文化节、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节、第十四届“榜样的力量”十佳榜样学子评选等系列活动为依托,将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环节,促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继续发挥普通话大赛的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学校校区、主要道路命名和校歌确定等校园文化项目建设,树立鲜明公众形象,塑造学校品牌,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积极发挥服务社会功能

32.进一步开发资源服务社会加大教育帮扶工作力度,持续转变教育帮扶工作作风,稳步推进各类帮扶工作成效。稳步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做到精准实效,尤其要继续在农校对接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地方实现稳定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做出新的贡献,服务精准扶贫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进一步提升教育结对合作质量,围绕霍邱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师能力培养、教学办学内涵提升等方面开展结对合作;通过职师中心继续加强对安徽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帮扶工作,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体育馆场馆、图书馆等继续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地方。

党的十九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发出了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伟大号召。省委书记李锦斌调研我校时指出,应用型大学建设是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双一流”建设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设立的一项重大工程。李锦斌书记对合肥学院的发展给予高度的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合肥学院要认真总结教育改革经验,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构建高校人才集聚新模式,做区域创新发展动力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上下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写好合肥学院教育奋进之笔,为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水平的“合肥大学”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