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各联盟高校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9-09   浏览次数:2928

根据《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5年工作任务》文件精神,滁州学院作为暑期小学期工作牵头单位,组织开展2015年度联盟内高校跨校、跨专业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滁州学院积极组织联络联盟各高校实施开展2015年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通过校际资源之间的共享和各联盟高校的支持配合,2015年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已圆满结束。

一、提早谋划,制定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为做好联盟高校本科生暑假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于2015年6月10号,我校将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通知发到各个联盟高校,并要求各高校提早谋划,认真制定本年度的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并将各高校跨校活动需求及时发给各联盟高校小学期负责人。蚌埠学院2015年共遴选了25个暑假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其中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的小学期项目“国家职业资格化学检验工(高级)培训”列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5年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项目。

淮南师范学院积极响应联盟号召,组织开展的校外综合实训和校内学科竞赛,共有3二级学院8个专业741名学生到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参加工程训练(金工实习),学校校内组织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二级学院共有2690名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企业培训、专业实习、定岗实习等。

安徽科技学院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41人,到滁州学院进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饮料生产线及肉制品等实训项目。 7月13至7月19日, 2014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5名学生参加了由滁州学院地信学院承办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5年实践教学小学期“GIS基础应用技能”培训活动。

滁州学院共有14个学院5277名学生参加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其中98人参加了跨校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其中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58人到安徽科技学院参加啤酒生产及质量控制、酸奶生产及质量控制、焙烤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经管学院共有40人赴台参加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另外,还有5086人参加了校内、校企的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专业实践、学年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

此外,来自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和宿州学院共93名学生到我校参加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7月13日-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宿州学院共52人到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参加ArcGIS地图数据采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

二、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小学期活动宣传报道

各联盟高校高度重视暑期小学期工作开展情况,学校发文通知,并要求院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好本教学单位的小学期活动方案;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审核,审核通过的才能被认定为实践教学小学期活动项目,并定期组织督导组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各院部小学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培训参加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的学员,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坚持认真参加小学期实践学习,受益匪浅。经过小学期实践教学的学习,很多学生收获颇丰,蚌埠学院马程老师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该系已连续两年开展暑假小学期专业能力提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将校外优质企业资源和校内教学资源充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学院关于应用型办学的转型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为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宣传,各教学单位收集了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材料,且通过新闻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了小学期活动开展情况,并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存在问题和相应措施

(一)小学期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监控

针对小学期实践教学缺少有效监控的问题,一方面各教学单位在开展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检查、指导;另一方面教务处、质监办等部门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小学期活动教学地点,对教学情况进行现场抽查。

(二)提供给联盟高校间的暑期小学期实践教学项目相对较少

针对提供给联盟高校间的暑期小学期实践教学项目相对较少的问题,一方面将自己的小学期实践教学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凝练,形成可以向联盟高校推广的模式;另一方面应组织联盟高校间有关院系进行有效交流,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合作。

四、结束语

各联盟高校开展的2015年度小学期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各校师生需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教学教法,在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积极探索小学期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使其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理念,适应学校办学定位,希望各高校认真思考,增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过程性监控管理,建立配套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