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卓越计划”实施专业增至4个
记者从我校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会议上获悉,我校申报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2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入选教育部2011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名单。至此,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增至4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2个专业成为首批实施专业。为及时总结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研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9月14日,学校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会议。
工作会上,陈啸副院长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他同时强调,学校相关部门和试点专业所在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狠抓落实,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强化“卓越计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大“第二课堂”的拓展力度,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卓越试点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务处邵一江处长通报了我校“卓越计划”实施进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说,一年来,围绕“卓越计划”的实施,我校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结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了合肥学院“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调整实施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选择了23家在软件、服务外包、机械和热电等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作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签订了“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与30多家企业建立了“双聘”、“双挂”制度,努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背景、高素质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发挥我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优势,成立了由我校相关人员、德方合作院校负责人及德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德国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邵一江处长从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部署。
会上,计算机系主任袁暋,机械系主任、书记许泽银分别介绍了本系“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与会人员还就“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陈秀副院长最后强调,全体与会人员要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关文件、材料的精神,深入思考,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做好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