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位督导组职责
1、要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每人每年要帮助和指导1-2名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各教学单位通过教学观摩、总结会或座谈会等方式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价,交流经验。加强师德师风方面的传帮带。
2、采取随机听课方式深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环节,每人每月不少于5课时,并作好听课记录,课后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对本教学单位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等)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进行日常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单位的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4、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了解教师对授课班级学风、班风的评价,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相关整改建议,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本教学单位领导,同时向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报送。
5、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与优秀教师事迹。
6、配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参与各种教学检查工作。各教学单位督导组组长做好本单位督导、教研室负责人、教学秘书的听课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和信息反馈工作,并于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学期督导工作总结》报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各教学单位督导组名单
序号 | 教学单位 | 序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号 |
1 | | 1 | 安静波 | 男 | 副教授 |
建工系 | 2 | 吕晓棠 | 女 | 副教授 |
| 3 | 刘惠芳 | 女 | 副教授 |
2 | | 4 | 陈向明 | 女 | 教授 |
生物系 | 5 | 王中凤 | 女 | 教授 |
| 6 | 吴茜茜 | 女 | 副教授 |
3 | | 7 | 吴缨 | 女 | 教授 |
化工系 | 8 | 陈红 | 女 | 副教授 |
| 9 | 鲁红典 | 男 | 副教授 |
4 | | 10 | 张林 | 男 | 教授 |
计科系 | 11 | 吴晓琴 | 女 | 副教授 |
| 12 | 李红 | 女 | 副教授 |
5 | | 13 | 孙强 | 男 | 副教授 |
电子系 | 14 | 高先和 | 男 | 副教授 |
| 15 | 赵春江 | 男 | 副教授 |
6 | | 16 | 赵扬 | 男 | 教授级高工 |
机械系 | 17 | 徐强 | 男 | 副教授 |
| 18 | 王学军 | 男 | 副教授 |
| 19 | 张红 | 女 | 副教授 |
7 | | 20 | 刘叶红 | 女 | 副教授 |
数理系 | 21 | 朱玉扬 | 男 | 副教授 |
| 22 | 张微 | 女 | 副教授 |
| 23 | 丁芳清 | 女 | 副教授 |
8 | | 24 | 杨大松 | 男 | 教授 |
艺术系 | 25 | 王峡 | 女 | 副教授 |
| 26 | 李春娟 | 女 | 副教授 |
9 | | 27 | 何峰 | 男 | 教授 |
中文系 | 28 | 朱育颖 | 女 | 教授 |
| 29 | 王仕伦 | 男 | 副教授 |
10 | | 30 | 宁建华 | 男 | 教授 |
经济系 | 31 | 汪浩 | 男 | 教授 |
| 32 | 胡月红 | 女 | 副教授 |
11 | | 33 | 毛新梅 | 女 | 副教授 |
教育系 | 34 | 孙以中 | 女 | 副教授 |
| 35 | 刘菂斐 | 女 | 副教授 |
12 | | 36 | 江红 | 女 | 讲师 |
外文系 | 37 | 杜传舜 | 男 | 副教授 |
| 38 | 李洁2 | 女 | 讲师 |
13 | | 39 | 张锴 | 男 | 副教授 |
管理系 | 40 | 吴伟 | 男 | 副教授 |
| 41 | 曹中红 | 女 | 副教授 |
14 | | 42 | 陈红 | 女 | 副教授 |
旅游系 | 43 | 李玉年 | 男 | 副教授 |
| 44 | 柳百萍 | 女 | 副教授 |
15 | | 45 | 黄莹莹 | 女 | 副教授 |
思政部 | 46 | 高璐 | 女 | 教授 |
| 47 | 苏冰 | 女 | 副教授 |
16 | | 48 | 田进英 | 女 | 副教授 |
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 | 49 | 陈效军 | 男 | 副教授 |
| 50 | 杨文生 | 男 | 高级实验师 |
17 | | 51 | 陈健 | 男 | 副教授 |
公体部 | 52 | 祁国杰 | 男 | 副教授 |
| 53 | 汪虹 | 女 |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