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活动五:“青春田野,丈量振兴”调研活动
发布人:生物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1


为深度挖掘乡村振兴多元路径,解码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融合密码,合肥大学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徽风童语暖意池州”调研团630日开启大演乡之行,以“知行合一”为指引,用青春实践丈量土地,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田野与宣讲

为调研团在蔬菜基地向吴主任询问种植效益


630号上午十点,调研团分为两组。一组走进农户家中开展入户宣讲,用“接地气”的语言,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政策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在传递知识中倾听诉求,搭建起知识传递与情感共鸣的桥梁,助力乡村发展“内外兼修”;另一组同学在永福村吴主任的带领下,前往蔬菜基地。基地大棚内,玉米、西瓜、黄豆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调研团了解到基地占亩约15亩,羊肚菌亩产约700斤,售价约500元每公斤。羊肚菌种植两季,其余时间种植西瓜,玉米和黄豆等作物,售卖方式通常为干货批发和景区售卖。这次实地考察为后续的研究及宣讲内容优化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产业一线挖掘乡村振兴的生机活力。


为调研团成员与永福村党群成员合照


甜蜜话蜂事

下午两点,一组同学奔赴石台顾公中蜂基地。基地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他们,详细讲解了蜜蜂的习性,科普了不同蜂蜜对人体的功效,还介绍了蜂蜜产品对外售出的价格为150元每斤。同学们认真聆听,结合专业知识提问,深入探索特色蜂产业的发展模式,亲手体验摇蜜,在“甜蜜劳作”中感受养蜂人的艰辛与坚守。同时聚焦气候变化对蜜蜂生存的威胁,深刻理解“酿蜜”背后的生态命题,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探寻观察视角与研究思路。


为调研团成员与石台顾公中蜂基地负责人的合照


古村寻故事

下午三点,调研团在牯牛降附近古村落进行入户宣传。青石板路上,听村民讲述景区开发后的生活变迁,在斑驳老屋间打捞文化记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传递温暖,敲开村民的心门。从乡村发展脉搏中,探寻文化底蕴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照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现实。


为调研团成员入户宣传的图片


基地授牌

下午五点,夕阳为安徽省石台县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旅游镀上暖金,在杨林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一行人怀着期待走进公司。茶室里,合肥大学与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事宜已准备妥当,负责人陈总热情接待了杨林老师等一行人。随着双方郑重落笔,合作合同正式签订,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从此成为合肥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同学们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平台。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携手共进,实现共赢。


为杨林老师与西黄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签署合同


合肥大学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徽风童语暖意池州”调研团以青春之姿,深耕乡村土地,从产业调研到文化探寻,用实践诠释青年担当。这场乡村之行,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双向奔赴,更让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在田野、蜂场、古村间熠熠生辉,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拟稿:曹良惠一审:杨林 二审:晋松 终审: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