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胡君楠,外国语学院2018级德语专业。2022年考研录取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专业:德语口译;考研成绩:初试367分,复试430分。
在校事迹
合肥学院校级三等奖学金,校器乐比赛二等奖,2021年参加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十四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
考研经验分享
问题1:考研的动机是什么?
答:如外语人口中所述,一日外语,终生相随。德语学习给我打开了探索世界的一扇窗,无论是外教课上的异国风情,还是跨文化课上的文化碰撞,亦或是专业研讨课上的激情辩论,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语言的生机与活力。四年的学习是重塑自我、剖析自我的过程。学习期间,我坚定了继续探索自我、探索德语的信心。如今随着德语应用领域的扩展,社会对德语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考研深造会让我在未来的职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问题2:如何确定考研方向?
答:大三时,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十四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备赛及比赛期间,我对口译的兴趣愈发浓烈。尽管我在口译技巧上有很多不足,临场反应中仍有欠缺,但我收获良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外,老师们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也让我下定决心,继续向着口译的方向走下去。感谢这次宝贵的经历,通过这次尝试我更加珍惜今后每个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问题3:在备考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答:时间跨度和学习强度是成功考研的先决条件。备考中,我偶尔会自我怀疑,担心自己无法坚持。为了克服心理障碍,我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及时和老师、同学倾诉,排解不良情绪。此外,我坚持跑步,锻炼毅力。回望整个过程,我受益匪浅,很值得。
问题4:备考中,很多考研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计划吗?
答:学习计划因人而异,我觉得比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多数备考的同学们都有争分夺秒的想法,但我认为,与其拖着疲惫的大脑和身体学习,不如睡个好觉,全身心投入学习。备考期间,我一手抓学校专业课学习,一手抓考研课程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为我成功考研奠定了基础。
问题5:有什么考研经验可以分享给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吗?
答:
1、信息收集工作
考研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除了通过考研学校的官网搜集信息,还要擅长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获取更多有关考研学校、考研专业、考试科目、备考材料及备考经验等信息。
2、各科的学习经验
政治:我从大三暑假开始备考政治,共进行三轮学习。首轮学习中(7-8月),我通听一遍徐涛老师的课程,大致了解该科目的逻辑,记录疑点难点;而后听腿姐的课程,专攻细节点,解决重难点问题。第二轮学习中(9-10月),除继续跟进腿姐的课程外,刷题《肖秀荣1000题》并整理错题集。第三轮复习中(11月),我利用自己整理的材料结合腿姐的押题班进行终极复习。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购买相关书籍,根据书中内容每天背诵MTI百科词条,每周撰写一篇作文,用于练笔。
专业课: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命题重点也各有不同。在前期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我详细分析了考研学校的命题重点,增加口、笔译强化训练,靶向复习。
3、一些建议
放松心态:考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煎熬,对我来说,大半年的备考充实且幸福,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不断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沉浸式享受自己成长的时光。
坚定目标: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不要因被外界因素干扰而轻易动摇。要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拥有很好的未来。
寻找研友:好的学习伙伴可以激励自己学习,但研友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也不要强求,只要学会给自己加油打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