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基本情况(2023.4)
发布时间: 2022-07-06 浏览次数: 10271

合肥学院基本情况

20234月)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长,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学校实行的“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办学模式,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创举,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整体进入省内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0年,学校大学更名报告经省委省政府上报教育部。

学校坐落在合肥市经开区,现为一个校区办学,全日制在校生达15512人,本科专业76个,涵盖7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现有专任教师近1043人,其中博士占比35.8%、高级职称占比46.49%,“双能型”占比63.2%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善思、致用”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从“新建”到“新兴”再到“新型”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2014年和2018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和2019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合肥学院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先后有500余批次高校来校调研。201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视察学校,宣布在学校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校视察,希望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29月,《合肥学院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省委深改委重点培育改革案例(第一批),在全省示范推广。

学校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不懈走好教育创新之路、应用之路、开放之路、报国之路。学校是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首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2022年,学校成功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学校持续深化“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是国内最早进行应用型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校。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实施路径,与大众集团、大陆集团等单位开展合作,实施校企“大众学院”“大陆班”“轨道班”“精工班”等“双元制”合作项目。2021年,学校中德“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示范项目立项。在省市政府重点支持下,学校与德国大众集团合作成立大众学院。2022年,大众学院正式获批安徽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获得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教育强国项目8000万元投资支持。学校《“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合肥模式”》等3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获全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奖励高校,位列省属高校首位202295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办学定位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科研服务地方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在应用研究领域精耕细作,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个(其中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2个),省部级以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项目1个。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建有省市级创新平台27个,嵌入式平台4家,共同组建巢湖研究院等服务巢湖治理等区域需求。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连续5年获“好”等次。

近五年,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11项,各类企业委托、转化项目879项。获授权专利1032项,其中发明专利329项。连续8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46项。

学校持续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助力打造改革开放新格局。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安徽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布局,开展教育合作,与 72所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共接收了2100余名国际学生来校留学。培育了了300多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2020年,学校顺利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并获颁“教育服务质量证书”。2022年,学校扩大德语区的教育交流合作,与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DHIK(由德国与瑞士实力最强的34所应用科学大学组建)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除同济大学之外第二所与该联合会合作的高校,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  

学校依托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全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连续举办15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为学院揭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称之为“孔子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与上海开放大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式文凭学习体系,累计有34万名学生参加在线学习。累计接待200多批次的国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团,帮助引进德国大陆马牌轮胎集团、西伟德公司等德资企业,直接推动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协助合肥、黄山两市开展中德、中韩友城建设。积极承办“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海外华文教师线上研习班”“江淮海归高峰对接会”等重要外事活动。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学更名工作为抓手,以“三业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擎,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统筹事业发展和安全,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