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实习,架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发布时间: 2009-09-22 浏览次数: 492

认知实习,架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根据认知实习的体会和感悟,这次在选择专业方向时,我是自主选择了信息自动化专业。可进大学时,我的志愿是父母和老师决定的。两年来,学习时也只是想到为了考试过关,跟高中时学习方式和目的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今年暑期的认知实习让我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后两年大学学习也有了具体规划。”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07级本科生认知实习交流会上汪金鹏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在大学,跟汪金鹏同学有同样体会的学生很多,对自己的专业学的是什么?将来从事的职业究竟是干什么?知之甚少。学生进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但是如何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选择上更加理性,使其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进行学期制改革,实行“认知学期制”。
    合肥学院认知实习教学从2006年试行,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认知实习教学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认知实习要求,学生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不参加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均须随下一级学生“补课”。大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刻,因此,认知实习时间就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暑期。根据专业不同,设置为10至12周的认知性实践学期。5月份,以各系为单位进行认知实习动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邀请企事业等社会单位的老总或工程师或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开展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讲座,组织参观生产现场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岗前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增加对工作场所的感性认识,体验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规范提出明确要求;6月上旬,认知实习学生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目前,合肥学院已有约8000名本科生参与了认知实习。
    四年来,合肥学院实行的认知实习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及省部级领导对我院的创新办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界也表示欢迎,认为合肥学院开展认知实习有利于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较早跟踪观察学生,从而使企业挑选到认同企业文化,品学兼优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博西华等合肥学院认知实习基地还特别在合肥学院设立了奖学金,为有意向毕业后去该企业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资助。2009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专家视点栏目组就合肥学院“认知实践学期”教学改革特别采访了院长蔡敬民博士、教授。蔡博士说,认知实习改变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道了该学习什么,让老师知道了该教什么和怎么教。合肥学院“认知实践学期”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将其纳入了学校的整体改革和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宣传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