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是2013年第1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主题,为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我院再次掀起“学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的热潮,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广播台阳光旋律也成功举办了合肥学院第24届普通话大赛。
10月10日起,院广播台阳光旋律开始实施策划,通过前期展板、海报宣传,积极动员学子们加入比赛当中。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其他学生组织的配合下,约150人踊跃报名参与了此次比赛。10月28日至31日,是本届普通话大赛的前奏,广播台邀请3位资深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陈红燕、周鹂、王玉琴和安徽戏曲广播主播天亮对选手们进行课堂培训,他们分别就“播音技巧和播音工作”、 “普通话基本发音”、“朗诵时需注意的技巧及舞台表现力”与“出口成章时的应变技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和详细指导,让同学们学习了普通话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历时一个星期的课堂培训是本届普通话大赛的重要环节,吸引众多新生加入。大一新生许梦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中华语言乃华夏之根、民族之魂,自己的加入源于兴趣与责任,希望能借助此次培训课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意识及水平,也希望大家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让‘说普通话’的文明风尚在合院里不断延续下去。”
普通话大赛,说出你的风采。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共12位选手脱颖而出闯入最后的决赛。11月10日,我院第24届普通话大赛决赛在二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顺利举行,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安徽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评委、中国语言文学系周鹂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王玉琴、陈红燕老师,FM87.6汽车音乐广播主播余红茹,我院党委宣传部潇潇老师应邀担任评委。10所高校广播台学生负责人,我院各学生组织、各系学生会学生代表及亲友团近150人观看了比赛。踏着欢快的音乐,选手们依次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和现场拉票。比赛正式开始,在配乐朗诵环节中,1号选手王歆萍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向大家朗诵《青春万岁》,其坚定不移的眼神和执着追求的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句“年轻只有一次,青春不留遗憾”触动了观众;5号选手付瑞雪用舒缓的声音朗诵《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一字一句都表达了作家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悟及点点叹息,其绘声绘色的朗诵悄悄感染大家,她举止大方、口齿清晰,显示出较高的普通话水平;11号选手冯亚星给大家带来一首《星星变奏曲》,她一句“琵琶琴瑟各成双,繁星闪烁不成丝”描绘出一幅星光闪闪、夜色悠悠的夏日风景图,给观众一种美妙而温馨的感觉。
评委根据第一轮最终比分淘汰4位选手,由剩余8位继续“出口成章”环节的比赛。这一环节中,每位选手现场抽题并就抽到的话题进行一分钟即兴评述,表明自己的观点。选手就近期的社会热点、综艺节目和人文道德等问题进行了简短凝练的现场评述,其中,4号选手周玲玲的表现尤为突出,以独特的视角和流利的言语全面评析了“孙杨无证驾驶”事件,赢得评委一致认同和现场阵阵掌声。经过一番比拼,5号选手付瑞雪荣获一等奖,4号选手周玲玲、8号选手许玲玲荣获二等奖,3号选手阮恺、6号选手段迦鹏、12号选手张婷荣获三等奖,其他选手荣获优秀奖。周鹂副教授对参赛选手的表现做了详细点评。在肯定大家的同时,她指出选手们仍存在发音不标准、感情不丰富等不足,因此建议大家不仅要注重对朗诵作品的理解,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以增强自身的随机应变及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周评委在向大家介绍相关戏剧知识后,伴随着悠扬的旋律亲自为现场观众激情朗诵《青衣》,她用最细腻最真挚感情的声音述说主人公的心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参赛选手在以后的朗诵中,声音能够更富有表现力,能够用极具感染力的声喉震撼场上观众。另悉,我院普通话大赛已历经了24个春秋,历届大赛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合院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播音基础知识、提升自己普通话水平、促进同学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还提高了他们的普通话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青春风采,进而加强了对先进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而由我院阳光旋律广播台编辑出版的《普通话培训资料》,则希望能够通过这本教材让我院学子随时随地的学习普通话。(宣传部 院新闻中心记者:刘森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