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2021年教代会行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3-13 浏览次数: 240

砥砺奋进走过不平凡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在合肥学院第三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吴春梅

2021年3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校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疫情的大战大考,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繁重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支持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初心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大学更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三五”顺利收官画下了圆满句号。 

一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统筹推进,大学更名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202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已将更名申报材料报送教育部。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达到300人。新增10个硕士点,在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学科门类从工学拓展到理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研究生教育项目《双导师-多主体-多平台:基于应用型视角的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申报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市财政每年支持1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个,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2020年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专业工程认证申请获受理。学科学位点和专业建设买上了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合肥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等文件,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学法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举办首届学校课程思政大赛。实施“三全育人”十大工程,探索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齐抓共管的育人工作格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专业、学业、就业、产业的有机统一,学校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本科生理工类、文史类投档线分别高出我省一本实际控制线22分、13分。学校在省属高校第一个开展线下校园招聘,毕业生就业率达92%,位居省属高校前列。首届“双元制”大陆班毕业生顺利毕业,优质就业,《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总结报道。“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示范项目”成功获批工信部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立项。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2020年获市级以上奖项483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118项,省级356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1件作品获全国金奖,这也是本届挑战杯安徽省入围国赛的唯一金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加强,7个学院建立了二级心理工作站。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探索成效明显,在落实“五育并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力量得到显著加强。制定《合肥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首聘期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人才管理考核工作。全年引进博士56人,创历史新高。认定“双能型”教师556人、各类高层次人才60人,组织赴政府机关、企事业挂职锻炼7人,获批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15人,组建120人专兼结合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内外研究生导师359人4名教师获市“金牌职工”称号,1名教师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2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33人。16名外籍专家长期为校工作积极争取,将一次性工作奖励提高到45312元标准保底发放,增加发放金额近600万元,746名教职工受益提高年轻教职工收入水平

一年来,我们立足地方、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日益深入,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依托水环境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巢湖研究院等41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和14个科技创新团队,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巢湖研究院“数字巢湖”建设为巢湖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智库服务,在2020年巢湖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地产研究中心完成《合肥市住房租赁市场基础性研究及发展规划编制(2020-2022年)》等项目,为房地产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首次举办全省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签约6个研发平台和15个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与合肥市数字资源局、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等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加快集成电路、数字经济、轨道交通三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增“安徽省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合肥学院)”两个省级科研平台。获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立项经费突破亿元大关,达1.11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国际化特色日益彰显。作为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认证的高校,学校深化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等德方高校的合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加强国际学生的招生和教学管理。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安徽省第十三届“顺天乡”杯韩国语演讲大赛、韩国顺天乡大学第五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大赛,在线举办第21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第三届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研讨会。国际合作和孔子学院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被选为安徽省首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成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金,校庆专项共筹得资金近百万元。目前,学校同德国、韩国等72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安徽省打造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系统治理、科学保障,学校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全年制定修订各类制度百余项,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等作用进一步发挥。“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逐渐凸显

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全年筹措预算资金8亿多元,预算执行率达到100%。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进一步加快,启动了涵盖网上报账、网上签批等多系统的财务网上综合管理平台,出台《合肥学院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审批程序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校园配套建设加快推进8个市公益性项目年投入超过1.2亿设计创意产业实验实训中心和建筑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平台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和游泳馆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基本完成,22部电梯改造项目获得市政府立项。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1560万元“银校合作”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校园水电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和绿化改造提升等项目持续推进。校园治安、消防、交通、实验室等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警校联动一站式服务。图书馆功能日益完备,新编入库中外文纸质图书29592册,新增或续订中外文数据库共计32个,教育和信息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众人拾薪、积沙成塔,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学校对口帮扶泗县以来,始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围绕教育、农产品包装、农校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其中,农校对接工作得到省主要领导的批示,食堂面向贫困地区采购金额累计达到600多万元,2020年学校定消费扶贫总额为158.45万元,再创新高。捐赠各类钱物累计超过200万元,常年结对帮扶150名左右贫困留守儿童和40户左右贫困户,帮助培训泗县中职、中小学老师等各类人员千余人次,累计组织1800余名师生赴14个县对4万余户贫困户开展评估工作。学校先后获省“第六批选派工作先进个人”“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两个扶贫项目作为典型经验被教育部网站推广。学校连续四年在省直定点扶贫考核中获得“好”等次,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一年来,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战“疫”,交出了疫情防控优异答卷。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及时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和预案,构建三级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实现了安全有序发展。学校在省属高校里第一个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被评为“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获得安徽省线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大教职工踊跃为抗击疫情捐钱捐物,130多名教职工党员下沉到34个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队临时党支部被评为“合肥市抗击疫情突出贡献集体”。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两个大计”,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中共合肥学院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明确了学校奋斗目标。持续开展的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省委巡视整改工作,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成功举办四十周年发展论坛及校庆系列活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坚定信心。共青团召开了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组织改革顺利通过团省委验收。7个民主党派以及知联会、侨联等的咨政协商作用有效发挥。工会获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称号,关工委获得2020年“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学校2019年度综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还存在短板弱项。全面学分制还未完全落实,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偏少,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落实不够到位,智慧校园建设还需加速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新突破。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发扬“三牛”精神,不忘初心再出发,凝心聚力再奋斗,完成大学更名工作,在新起点上推进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取得新成绩。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大学更名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实现新跨越,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在校党委领导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工作,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高标准、高质量”,创成合肥大学

创成合肥大学,是几代合肥学院人的梦想。2021年,我们将进一步对标对表,以最严的要求,最高的标准,主动对接,积极做好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更名成功。同时以大学更名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积极谋划推进新校区和教职工集中生活区规划,不断扬长板、固底板、补短板,推动学校高水平发展。

(二)聚焦“新阶段、新理念”,认真制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地方需要,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五年内,实现在校生20000人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1500人左右。专任教师达到12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本科招生专业稳定在60个左右,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以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以上。获批省部级项目300项以上,力争国家级奖励1项以上、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左右。硕士点数量达到20个以上,培育高峰学科5个左右,立项为省级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聚焦“育新人、担大任”,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举措。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发挥自身作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进一步深化“三起来一出去”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切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率继续位于安徽省属高校前列,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各类人才。

(四)聚焦“创新型、双能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引力度计划引进博士50上。启动“三定”工作,健全统筹高效的岗位管理制度,激发人员活力;推进教师国内外学习培训和“双聘双挂”规模,加快“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克服“五唯”顽疾,完善分类科学的职称评审、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地方性、应用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不断提升竞争力。积极探索完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挂牌建设数字、城市、大数据三个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产教融合项目,积极对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企事业深度合作,打造学科共同体探索构建面向产业的交叉复合型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整体学科建设水平总结“大陆班”经验,做好“精工班”等产教融合示范班开班工作,并形成相关课程和专业标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聚力“芯屏”“集终生智”等重点产业和领域,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实现学科群与地方产业群的良好对接,加大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在重大项目、产学研合作和高端智库等方面的组织和培育,力争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30项以上省部级奖励8项以上。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8000万元,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2000万元以上。强力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确保总投资1.69亿元两个产教融合平台顺利投入使用总投资1.68亿元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尽快实施,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六)聚焦“高水平、新格局”,打造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新高地。发挥好作为安徽省首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的作用,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落实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办学专业,积极组织申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国际合作和孔子学院管理体制机制。依托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等合作平台,深合作办学、教师访学、共建实验室等中德教育合作项目深入推进“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示范项目”与德国大众集团合作共建“大众学院”筹办安徽省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高峰论坛第十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安徽省第十四届“顺天乡”杯韩国语演讲大赛活动。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比例,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办学质量标准在巩固提升对德、对韩合作同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筹建“中国—柬埔寨人文交流中心”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七)聚焦“服务性、有效性”,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在农校对接、产业帮扶、教育培训等方面发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和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联盟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水平。依托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不断扩大体量,提升质量,为地方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八)聚焦“规范化、科学化”,让治理效能激发学校新活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完成学术委员会、社科联的换届工作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作用加快推进“放管服”,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活力。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加快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着力完成一卡通应用提升等“银校合作”10个项目建设,推动“安徽省首批智慧校园试点高校”建设工作促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财务预算科学化水平,严格“三公经费”支出,深化经费支出和经费审批办法改革。规范采购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九)聚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大对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区域安全风险防范隐患摸排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改善校园和周边环境,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游泳馆建设,加快推进校园修缮、绿化提升、电梯更换、香怡宿舍改造等项目建设,持续打造美丽校园。持续继续服务机关、效能机关,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关注师生身心健康,继续组织教职工暑期疗休养活动和年度体检工作丰富老同志文化生活,继续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和生活待遇。关爱师生,做好节假日慰问、助困助学、拥军拥属等工作,推动幸福校园建设。倾心倾力办好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让广大师生在新征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风华正茂,四十年历久弥坚”。各位代表,从实现“合肥大学”更名目标,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绝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定力和韧劲,又要有只争朝夕的动力和干劲,让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不懈走好创新之路、应用之路、开放之路和报国之路,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谱写合肥学院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