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2015年学风建设报告
发布时间: 2016-10-28 浏览次数: 1294

合肥学院2015年学风建设报告

2015年,我们在学风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优良学风班、文明寝室创建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创建、大学生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为抓手,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教风带动学风;坚持齐抓共管综合协调;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校学风建设工作中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努力提高学风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稳步推进实施《合肥学院学风建设六大工程》,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工作成绩,形成校园学习风气正、学习兴趣大、学习氛围浓、学习成果多的可喜局面。

一、围绕学风建设,我们在2015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品德修养,着重做好德育工作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日常工作相融合。充分抓住新生入学与毕业生离校的时机,指导系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让新生能迅速熟悉并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树立对专业、学业等的正确认识;开展以“感恩母校,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开展种植毕业纪念树、毕业生晚会、毕业典礼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感受到学院的关心和温暖,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文明离校,维护了校园的安全稳定。

2.通过推进学生公寓社区管理化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在学生公寓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对学生党员所在寝室挂牌,不仅起到了激励、示范作用,也将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紧密相联。成功举办第二届“合肥学院好室友”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友爱互助的寝室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继续稳步推进辅导员进社区工作,对社区办公环境硬件、软件建设进行投入改进,2016年我校将实现辅导员全面进驻学生社区。

3.我们以学风建设带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连续三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通过学风建设,我们的学生愿学习、会学习。同时,在社区建设层面坚持政治正确、榜样先行、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我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再上台阶,各级党组织建设完备,党员示范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良好的风气逐渐形成并影响到每一位同学的日长生活。严格执行学生社区的辅导员值班制度,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群体作用,利用党员活动室开展丰富活动。目前来看,校园运行整体平稳有序,在校学生均能安心学习生活。

4.2015年,我们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种、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侵入。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法律进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社区安全管理等,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特别面向2015级全体新生实现专业化电梯安全、紧急急救知识、防火防盗防网络诈骗安全教育全覆盖。把传统媒体与手机、微博、QQ等新兴媒体紧密结合。将法治元素与时尚艺术等元素融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5.全力提升学工队伍建设水平。我们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制度。在学工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继续稳步推进,并不断实现创新。继续坚持每一学年展开优秀辅导员评选工作,对学工队伍的优秀代表进行表彰嘉奖;开展辅导员知识技能大赛,调整比赛环节、比赛内容,设置大众评委,与省内辅导员大赛规则更加接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年伊始便组织全员辅导员同志进行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就高校党建、社会发展、舆情监控、紧急急救等进行专题报告,组织全体同志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同时,还注重以老带新,注重培养学工队伍薪火相传的发展氛围,积极稳妥的推进新进辅导员培养导师制,让每一位新加入学工队伍的同志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

6.开拓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向生活社区延伸新思路

教室以外的公寓生活是高校党团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创新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机制,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继续按照“学生党员示范寝室”、“优秀党员上墙”、建设党员活动室等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形成“党员→寝室→楼层→公寓→学校”这样一个以学生党员为中心的辐射源,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寝室成员共同进步。通过近年来社区表现与党员发展、考核相适应,广大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社区纪律、做好模范。

7.全面展开受助学生激励教育

始终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精神上鼓舞他们,心理上抚慰他们,引导他们自强成才。

我校建有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10月,通过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共计已使用校内资助金约100万元,预计整个年度校内资助金占学院年度事业收入5 %,并且所有校内资助全部通过财务系统发放到学生个人账户,全程透明。

2015年对校内640个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实行公开招募、双向选择,将学生的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收到了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效果。同时,通过开展“典型引导 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通过编印相关材料、组织专题座谈会、十佳榜样学子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继续做好各项奖学金评选、公示、评定工作。

从2013年至今,每年五月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2015年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累计举办102场次的诚信签名、诚信宣誓、主题征文、诚信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参与活动6000余人次;评选出合肥学院4名诚信自强之星。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学生不仅更加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也受到了深刻的感恩教育,学会反馈学校、反馈社会。

(二)着力提升优良学风班建设水平

1.教学活动监控与学生网上评教形成合力。

教师评学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反映我院学风和班级班风情况有效信息渠道,对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重要作用;学生评教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2015年,顺利开展了每学期期初、期中两次学生评教活动,2014-2015学年共收集相关评教信息278条,经过审核整理,对220条重要的待整改信息以《教学质量反馈信息通知单》向相关部门进行了及时反馈,并限期回复处理情况,相关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就信息进行了及时处理,并将信息处理情况定期转告学生评教组织;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2014-2015学年全校学生平均参评率为91.12%,全院教师平均分为96.75,平均分以上教师474人,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对学院课程库中的课程进行分类处理,按实践课程与一般理论课程对评教系统的指标体系和参评等级进行了设置,及时处理了学生评教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5〕40号)和《安徽省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皖教秘高〔2015〕119号)文件要求,组织、编写、上报、发布了《合肥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以考风考纪建设促进校园诚信教育。

考风考纪是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学风状况的综合展示;从考风考纪入手进行文明养成教育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2015年,在建立健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对《合肥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进行了意见征集与修订,学院印发了《合肥学院学生考试(考核)违纪处分暂行办法(试行)》,对考风考纪约束进行了加强。

集中考试安排中,校领导做出专题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学院安排部署下,各系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在校园内全面开展了“诚信考试光荣、违纪舞弊可耻”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同学也进一步端正认识,珍惜名誉,树立信心,认真、诚信应考,形成“知考规、懂考纪、讲诚信”的共识;教务处、学生处、质量监控办公室等部门会同各系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考试纪律,狠抓考风考纪,杜绝各类考试事故发生,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校领导根据考务安排,带领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开展巡考工作;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广大学生、各尽其力、形成合力,以考风考纪为抓手在考试周到来之际进一步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共建“诚信为立人之本,违纪是修身之戒”的良好学风。

同时,根据校党委行政指示,结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在2015级新生全校统一考试科目中增加《学生手册》考试一项。《学生手册》既是广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制度规范,也是一本成长指导手册,内容涉及管理规定、行为准则、违纪处分、申请申诉、学分制、模块化教学、休学复学退学、学位授予、困难资助、评奖评优、勤工助学、学籍管理、毕业离校等多方面。帮助每一位新同学在入学之初便熟悉并运用《学生手册》是进一步做好全面服务学生成长工作的必然要求。本学期我们创新开展全校统一的《学生手册》考试,既是对持续整个学期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总结,也是在2015级新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审视已经度过的一学期大学生涯,总结一个学期来的收获。学生处、教务处作为《学生手册》考试的组织部门,对考卷命题、考试安排、巡考巡视、集中阅卷等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推进了考试的顺利进行。

3.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015年全院性学术报告、讲座总计为126场次,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我校考研率不断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继续深造的要求和意愿;英语四级通过率也保持在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历年通过率已实现70%以上的稳步发展。新生晚自习出勤率、第一节课到课率也有稳步增长,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均超过了96%。以上数据均从侧面体现了多措并举下全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综合看来,我院学风情况总体良好,学生热爱学习,积极钻研,学习目标明确,关注个人成长与发展,学习态度端正,能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场纪律,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课后能坚持自学,学习主动性增强,重视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等。

4.我校优良学风班建设新面貌

优良学风班评选主要考察班级的考风考纪、遵守学院规章制度、班级整体学习效果、常规管理、评优评奖等方面,评选出的优秀班级在团员推优名额上给予一定倾斜,提高了评选的竞争力,树立一批班级学风建设的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整体的学风水平。全校的优良学风班由2008年最初的33个增加到2013学年的77个,2015年继续严格标准,从如违纪学生人数、课外活动、文艺成绩等方面严控评选出54个。

(三)积极稳妥推进2015届与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资助工作

201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382人,其中本科生3309人(不含延期毕业和结业生),专科生73人,截止8月底,我院本科生就业率为95.78%,专科生就业率为94.52%。

就业工作主要措施有:

1.利用各种资源,举办多场次、高质量的就业招聘会。就业指导中心上半年先后举办了浙江安吉县、浙江诸暨市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合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包河区和合肥人才服务中心专场招聘会等中型双选会;举办企业专场宣讲会70余场,提供有效工作岗位1万多个,帮助近90%的毕业生离校前实现就业。学校不断建设和巩固就业基地。

2.积极引导学生去基层就业。学校坚决贯彻执行政府的各种专项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部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对“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大学生预征兵入伍等各项具体工作,均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确保了各专项工作的完成水平和质量。2015年,我院共有5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

3.加强对“双困生”的就业帮扶力度。我院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安排专人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4.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以创业促就业。成功开展了3期SYB(创办企业培训)培训班和2期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共有15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并顺利获得结业证书。同时开展了2015年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计划大赛合肥学院选拔赛。

5.适时启动2016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2015-2016学年共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208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6.2%。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扶贫助学工作,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形式的有效资助,资助覆盖率达到100%。

(四)着力围绕学生全面成长创设校园品牌文化活动

1.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思想引领行动。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重要精神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会、分享会等方式,利用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校园APP等途径,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二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宣讲活动。三是“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素质教育讲坛,着重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同和自觉践行。2015年,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黄方教授、新华社德国柏林分社班玮社长、汉斯沃尔夫奚伟德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学者、高管等来到我校,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各方面的思想和文化的信息碰撞和交流活动。

2.以促进创新创业为重点,实施素质拓展行动

一是精心组织第六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我校选送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分别获得二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慧城市”专项赛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CSC Team小组所提交的作品《CSC公共语义转换器》获三等奖。二是举办创业大讲堂。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合肥学院主办,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合肥学院学工部、团委、合肥论坛共同承办的“中国梦·创业行·安徽青年在行动——创业大讲堂”在我院举行。

3.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2015年我校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教育为主题,开展了合肥学院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十一届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促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2015年我们先后承办了2015年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安徽省话剧院精品话剧《徽商传奇》、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孔子》、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文明办共同主办,合肥文广集团、合肥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歌舞团承办的2015年“炫动的音符”校园音乐会合肥学院专场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将高雅艺术融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

我们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工作。在2014年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第二期立项答辩会的基础上,对二期立项建设的五个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进行了中期检查。第一期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培育,已经产生了绿色时装设计及模特大赛、“一二.九”辩论赛、“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大学生记者峰会”等十个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2015年,我们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助推了我校文化建设工作。“合肥学院第一届学生社团趣味运动会”、“魅力主持人大赛”、“合肥学院第二季“校园达人秀——合院最达人”、“最美校园”摄影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热爱校园、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同学们告别了平淡的生活,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出沉溺于电子游戏的阴霾,传递正能量,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同学们朝着更蓬勃、更缤纷、更光明的方向发展,重新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焕发光彩。

同时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三走”活动。为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同时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三走”活动的通知,我们先后开展了“Morning call”阳光早起计划、第一届学生社团秋季趣味运动会、承办全省“大学生活力运动季”羽毛球比赛等,全校师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践行“三走”活动,真正使每位师生同学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群众性体育文化新风尚。

2011年校大学生艺术团成立初期不足90人,到2015年大学生艺术团人数增加到150人,我院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不仅在规模上增大,同时学生整体素质和指导老师水平也在提高, 2015年报名人数突破500余人,最终在专业老师的面试下选拔了150名文艺方面优秀的同学,现设有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主持人队,其中合唱队和舞蹈队邀请了专业方面造诣很深的老师进行每周两次指导训练,使艺术团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五)着力鼎新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尝试与就业指导工作

2015年4月17日,学院设立“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1.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体系,进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助教务部门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各专业才培养方案中,加有6-10个第二课堂学分,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本学期,中心已完成400余人次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

2.建立了一系列有关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学分认定等制度文件。通过“选、训、引、聘、挂”等方式充实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形成多元化的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先后起草制定了《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类活动学分认定办法》等管理文件规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3.积极引进各企业高管作为学校的“创业导师”,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先后聘请宋文明、张大鸣、王兵等一批企业高管或技术主管为兼职创业导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指导。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训练。以各系部的学生社团(“化学工程师之家”、“电子爱好者之家”等70多个学生社团)为支撑,以190多个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和校内一批“嵌入式”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同时学院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一期建成2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26个创新创业团队已经入驻,目前已有6个团队注册公司,签订了70余万元合同金额。

4.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培育体系。初步建成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主干、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支撑,系部各科技创新团队为基础的三级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体系。2014年我校共有35项国家级和4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立项。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院申报并立项139项,省级立项417项、创客实验室建设立项46项。组织推选安徽省教育厅“双创之星”团队,通过校内遴选推荐11人为双创之星,经省教育厅评选,6人获“双创之星”,1人获“双创之星提名”。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5组项目参加9月18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展,项目分别为Robcup仿真2D机器人足球、仿人机器人足球、智能温室、体感游戏“意念酷跑”、老人助手APP。

5.积极组织各种创业培训和讲座,积极参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项目,完成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方案中的“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方案。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纳入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确定创业导师,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同时为学生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管理、项目融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创业咨询服务。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是专门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依托合肥学院、安徽省及全国中德交流资源与成果,致力于打造服务留德归国人员及来华德国学生的一站式企业孵化平台。“孵化中心”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管理咨询、融资协助、人才引进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优惠的办公用房并协助办理工商、税务、知识产权代理等相关事务,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促进创业者向企业家的转变,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

(六)着力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意识

2015年,合肥学院志愿工作日发壮大,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发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我校青年志愿者以青年志愿活动为载体,在公益活动、赛会服务、扶弱助困、环保事业、爱心捐助等多个领域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奉献力量,接受教育,普及志愿服务理论,塑造了我校青年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形象。截止2015年11月,我校共有24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由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统一管理,各志愿组织在本年度共计开展活动573项,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基地70个,累计服务时间超过48806小时,其中经学校规范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2060人,在校内外获得了一致好评。

1.学习雷锋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用志愿行动践行和谐文明理念。学院长期开展节约型校园宣传、校园文明先锋、交通文明宣传和“平安校园”等创建文明校园志愿者专项服务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了8年,将“共建文明校园”志愿者专项服务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在常规项目中继续开展漂流瓶、光盘行动等创新型特色项目,加强文明行为教育,号召大家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关注并通过实际行动支持。2015年,合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大学生社区义工服务,在进行社会义工服务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及公民道德意识。在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号召下,各系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走进社区、服务社区。

2.积极参与公共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特长,投身大型赛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015年,我校二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继续服务于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场馆,担任场馆讲解、引导等工作;受省环保厅文教机构举办世界环境日宣教活动邀请,组织我校25名大学生志愿者出席活动,学习环保知识,践行环保理念;2015年“绿地杯”环巢湖国际骑游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我校组织招募150名在校大学生全程服务赛会工作,保证大赛顺利圆满举行,受到合肥市共青团、合肥市体育局和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表扬;400多名志愿者分别服务长三角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讨会、安徽省职工运动会篮球比赛、安徽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中国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安徽省农业博览会、第三届安徽文化论坛等赛事和会议;252名青年志愿者还参与服务了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 1178名志愿者圆满完成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志愿服务工作。

3.传播文化,服务基层,积极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和“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2015年我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践行八字真经, 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为实践主题,走进农村,深入社区,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四个全面”观察团、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环保宣讲调研等活动。我校大学生红十字会表现优秀参与了国家重点团队的评选,我校四份优秀实践报告参与省级优秀实践报告评选。

此外,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招募工作,引导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培育大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全面成才的意识。经过系部审核、统一面试,心理测试及体检等环节选拔出5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安徽基层为祖国建功立业。

二、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

(一) 学风建设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院从学习风气入手,针对大学生人生信念、学习目标、学习心理、学习态度与行动、学习思维方法与精神风貌、考试诚信等方面情况设计出17项学风建设指标,连续做动态监测。这项措施试图将抽象的学风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但对现行的学风具体现状、指标选取、评价方法,体制建立研究甚少,对学风建设评价能否的研究也就很少能够涉及。现代化的手段很多,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及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学风的评价应该是建立在对学风指标的镇密的建构、精确地计算及系统地描述得来的结果。

(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学风建设的载体,学风建设的成效必然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外在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学风建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全面负责。我校在推进学风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主体的意识还不够强。如在推进学风建设过程中常常是管理者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示范带头工作,拉近与广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正面引导,把我们的学风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三)加强领导,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进一步理顺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更需要全员参与。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工作出现“短期”现象,领导推动就运行,领导不推就停滞不前。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有些分工还不明确甚至出现推诿现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做好全局性的统筹安排和部署。学校应成立校领导挂帅, 学工部、宣传部、组织部、团委、教务处及各系负责人组成学风建设领导机构, 加强对学风建设的全面领导。

高等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纵观合肥学院诞生、发展、成长的历史,我们用行动诠释了“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光荣历程,用成果证明“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科学定位。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提供宝贵案例。高校的学风状况同时又深刻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我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合肥学院学风建设六大工程》的稳步实施,育人环境日渐改善,“六大工程”也越来越引起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持续关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正处于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学风建设和“六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以期待能对下一阶段的学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工作。抚今追昔,我们蓄势待发,正坚定地朝着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大学的目标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