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7月10日,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以文化之韵 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来到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前期积极申报,该团队成功获批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专项团队。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扎根乡村学校,以石板冲乡初级中学和明德小学为中心,结合周边乡村农户展开一系列调研及推普活动,探寻乡村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挖掘红色元素 弘扬伟大精神
为体悟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队来到六霍起义纪念馆、纪念塔、苏家埠战役陈列馆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进行参观。志愿者们在参观学习与交流分享中深切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奋勇的抗争精神。志愿者们在六霍起义纪念塔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读入党誓词,庄严的宣誓使志愿者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课堂上,志愿者们以“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为主题分别在石板冲乡初级中学和明德小学对中小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活动。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引证,向同学们讲述“半条棉被”、六安裕安区石板冲乡胡正先老红军的感人事例。同时开展学唱红歌、诵读党史、朗读红色诗歌等活动,用小活动、小故事串联起大历史,让爱国爱党精神浸润学生们的心田。

推普载梦远航 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支教活动中,课程设计国学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带领当地学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建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书写组则是以兴趣为主导,教小朋友们学会毛笔的握笔姿势、笔位、规范字的书写等,结合简笔绘画调动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国学组还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太极拳,特别开展“八段锦”太极早操,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与传统文化的联接。
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走访,讲解普通话内容,与基层群众拉近距离,交流普通话学习方法,带领当地居民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等。同时,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力宣传普通话推广,有效提升当地居民“讲好普通话”的意识。


探寻乡村发展 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期间,调研组成员前往村委会等地进行实地走访,以裕安区乡村振兴成果和实际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深入群众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实践。调研组主要围绕乡村主要矛盾,采访当地领导及退休干部,了解乡村治理及脱贫攻坚的历史,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志愿者针对乡村治理现状、社会事务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基础问卷调查。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掌握了前厂村的基本情况及村委会资料,深入了解乡村治理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最终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调研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凝聚青春力量 彰显青年担当
7月7日,包河区团区委办公室主任、裕安区团区委副书记、区青联主席杨锐、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储昭辉、院长丁增武、党委副书记张爱萍等学院领导前往石板冲乡对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关心看望。同时,学院领导们前往裕安区石板冲乡明德小学和初级中学深入了解团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小朋友们表示关怀并送上爱心礼物,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学习。 志愿者们对“三下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工作报告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青春凝聚力量,彰显青年担当,助力乡村振兴。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还在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展现了合肥学院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志愿者们的青春风采,传递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的田间地头。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