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月11日,合肥学院红色“中”流砥柱,振兴“分”秒必争实践队前往芜湖市繁昌区中分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们不畏酷暑,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乡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为当地的村民普及环保、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据悉,该团队已成功获批省安徽省乡村振兴专项团队,以实践之笔,书写青春之华章。
追寻历史足迹 感悟红色血脉
红色资源既是鲜活的历史,也是最生动的教材。调研期间,团队以实地走访的方式,捡拾遗留在村落中的红色记忆。在谭震林旧居,成员们被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和坚韧品格深深感染;在繁昌保卫战展示馆,成员们重温了艰苦卓绝的历史时期,体会到了革命前辈的英勇;在板子矶,成员们不仅领略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在无声处听惊雷,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革命烈士陵园,成员们向烈士们表达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崇高的敬意,每一处红色旧址都记录了党的一段峥嵘岁月。

为追寻红色印记,成员们对当地老党员强克凯等进行了采访。强克凯老先生党龄50年,曾获得芜湖市”最美五老”荣誉称号。强老先生分享了自己对共产党员的独到见解,讲述了中分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强老先生以自身经历勉励团队成员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刻苦努力,不负党和人民,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寻访非遗脉络 赓续匠心传承
“非遗”,是美丽乡村的灵魂,珍藏着历史的记忆。团队成员走进繁昌窑遗迹展示馆,展墙上的八个字将千年繁昌窑的起落沉浮展现在团队成员眼前。讲解员向成员们讲解了繁昌窑的历史、主要出土文物以及制瓷工艺等相关情况,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1号和2号龙窑。目前繁昌窑遗址公园仍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成员们满怀期待,希望在竣工后能够再次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发扬当地的红色文化。
2009年,“荻港香菜”被繁昌县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荻港香菜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走访繁昌县荻港老许香菜有限责任公司,团队成员了解到荻港老许香菜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政策扶持。“荻港香菜”在近几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不仅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也在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实现地校链接 赋能乡村发展
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了解当地发展情况,实践团队在活动期间与中分村基层干部开展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交流。中分村从起初负债的窘境到现在能够营收百万、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政府的“以红带绿”发展策略密不可分。中分村党总支书记苏清芬着重为成员们介绍了中分民宿的发展过程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她表示,基层干部们工作目标就是让百姓富裕起来,如今的中分村也以这个目标坚定地迈进。实践团队以中分村为调研目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550份,回收问卷2510份。队员们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将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的村干部,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宣讲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中分红色文化以及繁昌“慢谷”文化,使游客在体验乡情民风、休闲娱乐、特色民宿、劳动锻炼等多种乐趣的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重温历史沿革、赓续精神基因,为推动当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认知,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传递乡村的美丽和智慧,助力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子立志学好本领、服务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也为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描绘了美好愿景。
(校学生会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