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者公开课 与合肥报业传媒集团行业专家面对面
发布时间: 2018-06-24 浏览次数: 1252

6月15日,《新闻采访》最后两节课是以“名记者公开课”方式在中文系会议室进行,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采访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劳模叶琳玲,《合肥晚报》专副刊部副主任、《发现》周刊主编程堂义担任主讲人,此前这门课一直是令同学们敬仰的叶琳玲主任与专业教师合作授课。

  

  

中文系主任詹向红,党总支书记朱涛,系副主任丁增武,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杨庆国及新闻学专业部分老师与2017级新闻班51位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公开课。

詹向红主任首先对两位名记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授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就中文系新闻学专业近年来进行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她表示,名记者进课堂是新闻学专业推进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打造行业专家课程,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新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借助名记者把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鲜活的采访案例带进课堂,推动专业课堂不断开放与延伸,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

媒体发展与当下如何做一名优秀记者

叶主任首先开讲,她提出了此次授课主要围绕“学习新闻有没有用”,针对当下媒体发展如何学好新闻学专业以及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进行。

第一,学习新闻有没有用?叶主任的回答是肯定的。一方面,本校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行模块化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培养针对市场的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层面来看,学习新闻一定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当下的媒体大环境下,不仅有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的存在,也有许多的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但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传播的媒介会变,传播的内容是永远不会变的,你在学校所学到的有关新闻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永远有用的,因此学习新闻是有用的。

第二,对于学习新闻的兴趣。“缘来自于愿”。这是叶主任在大学时期为争取到对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的采访,对林清玄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叶主任当时借这句话表达了:我们之间的采访缘分来自于我想要采访你的这份愿望的意愿,而林清玄先生也是因为这句话接受了采访。关于对于学习新闻的兴趣问题,叶主任依然是用这句话来告诉我们:我们和新闻之间的缘分来自于我们对于学习新闻的愿望。当你热爱新闻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一定会把新闻做好的。

第三,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当下的媒体环境,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许多人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也许会抱有并不是很看好的态度,但在叶主任看来,现在的传统媒体行业已经不是原来单一的传统媒体了。例如合肥晚报,作为报纸行业的传统媒体,现在也有很多代运营的新媒体,如有关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媒体也在适应大环境中不断的创新发展自己,并且在特殊的情况下,基于传统媒体存在时间悠久历史资料丰厚的特点,传统媒体甚至会比新媒体做得更好。

叶主任进而提到了作为媒体的导向功能发挥。我们的生活学习日常受媒体的影响较大,因此媒体一定要发挥好导向作用,要有选择,对于同一事件衍生出来的众多新闻要有取舍,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的权益,更多的造福读者,同时报道要全面客观。学习新闻,做新闻报道,要多学多看,要学会创新,在不断地实践中锻炼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直觉及敏感性,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荣誉感也是值得一辈子铭记的。对于新闻的策划,要多角度,思维敏捷,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及策划十分重要,要善于交往,善于沟通,善于提取信息。

最后,叶主任以“两勤一真”结束了此次授课发言。“勤思”,即勤于思考,勤于创新;“勤学”,即向新媒体和一些优秀的媒体学习,不断壮大自己;“真诚做人”,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待受众,对待传播对象等要真诚,要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开挖多个视角,创新新闻采制

程堂义副主任作为我校中文系杰出校友,他首次表示这是回家汇报工作。他主要从事有关历史文化的专副刊的工作,是省内著名专家型记者,特别是他所从事的《发现》周刊采写在新闻界、史学界、档案届等均具有广泛影响。因此,他的授课也是从专副刊工作方面进行讲解。首先,程堂义副主任借三个案例讲述了他工作期间所做过的有关专刊周刊等的策划,反响都很不错,让读者充分地了解有关安徽的历史文化。其次,他提到了从2014年开始,在《发现》周刊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专栏《口述历史》,程主任说,做这个专栏可以接触到许多时间悠久的人和物,其中采访完成后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核准数据,尤其是有关时间的数据需要十分准确。他也提到了和叶主任相同的观点,即做新闻,理论是一部分,实践非常重要,要善于开挖多个视角,创新新闻采制。最后,他也提出要培养对新闻学习的兴趣。他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帮助你在新闻工作中获得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位老师的授课发言环节结束后,便进入到学生提问环节。同学们针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如何权衡,关于记者的媒体立场以及当下大环境下有关媒体行业就业等进行了提问,二位主任都一一给出了详细解答。教师代表郭静博士也对程堂义副主任的专副刊工作进行了提问与咨询。

授课结束后,由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朱涛进行了授课点评。他首先肯定了詹主任在欢迎词中对于此次活动意义的阐述,也对二位主任表达了深厚的感谢之意。他表示,此次名记者公开教学是一场有趣、有料、有意义、有价值的授课,并期望在场同学珍惜与著名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要认真学习吸收。

新闻学专业负责人杨庆国也谈了这学期与叶主任合作授课的感想,他表示能有机会和省劳模一起合作授课是一种荣耀和荣幸,今天也和两位主任学习了很多新东西,并会坚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这种合作授课模式继续做大做实。

詹主任最后进行了总结。她表示两位主任紧密结合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新闻采访课教学内容对同学们进行了授课讲解,分享了他们的思考与心得,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她希望同学们在听完这节内容丰富的授课后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悟:第一,感悟到两位名记者对于新闻这个职业那份强烈的热爱、热情、志向、志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坚守;第二,感悟到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第三,感悟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新闻工作者“永远年轻”的心态与活力,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洞察力;第四,感悟到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练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基本功,脚踏实地,用心做事。最后期待各位同学通过努力若干年后都能成为一名优秀记者。

据悉,叶琳玲主任2001年起在合肥晚报经济新闻部从事记者采访工作,2012年起担任经济新闻部主任,现担任合肥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采访中心副主任。参与并执行过“总书记来到咱身边”、合已入长、“合肥城市精神”系列等重大主题报道和活动,累计发表稿件万余篇。截止目前,个人40多篇作品获国家及省、市新闻奖,其中包括全国晚报好新闻一等奖、全国地市报舆论监督好新闻一等奖各一次、安徽新闻一等奖3次、安徽经济好新闻一等奖若干次。所率团队多次获得安徽及合肥市的好新闻策划奖。个人曾获得第二届安徽省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2008年度合肥市三八红旗手、2015年度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度安徽省劳模等荣誉。

程堂义系我校中文系杰出校友,现任合肥晚报专副刊部副主任、《发现》周刊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副刊特别是合肥及安徽历史文化的策划、采编工作,有多篇作品获全国、省、市新闻奖;荣获2008年度“合肥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编著出版《发现(精选本)》、《追寻先烈的足迹》等多本书籍。近两年与市档案局共同策划并主持的“档案观止”版面和微信公众号,爱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多次肯定。

  

  

 

(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