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下午,以“语言网络化与媒介化思维的辩证之思”为主题的合肥大学2025年研究生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在一期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由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23级硕士研究生赵天琪主讲。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23级、24级硕士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
赵天琪以“语言网络化”为切入点,结合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和马克思的“交往论”,剖析了数字化交往对语言生态的重构。她在讲座中谈到,网络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逻辑性表达转向碎片化、娱乐化的“语言通胀”,例如“哈哈哈哈”式的情感宣泄、网络热梗的泛滥使用,以及表情包对文字表达的替代。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媒介技术对人类思维的深层规训。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讲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提问:“网络语言的碎片化是否会彻底改变人类的深度思考能力?”赵天琪回答道,“碎片化表达是数字时代的必然产物,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效率与深度。正如短视频的直观性无法替代文字的思辨性,关键在于培养媒介素养,而非全盘否定。”
魏修治老师对赵天琪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讲座的核心观点在于揭示了“语言媒介化”的双重性。一方面,网络语言的便捷性推动了信息传播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其同质化、娱乐化倾向可能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多样性。他强调:“作为新传学子,更加要保持批判性思维,既要拥抱技术赋能,也要警惕思维的浅薄化。”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等方式,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院还多次邀请知名学者莅临讲座,介绍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今后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培养效果、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图文:吴若兰/初审:许婧/复审:魏修治/终审:查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