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7:45,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调研组的五名成员从石板冲乡初级中学出发,步行前往周边村落,围绕乡村儿童教育、家校共育等核心议题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不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是一次与乡村教育现状的“面对面对话”。调研组以走访农户的形式深入一线,探寻乡村教育现状与现实挑战,挖掘家校共育密码。
调研组首站抵达前厂村村委会,向工作人员了解当地村镇基本情况,例如村落分布情况、居民务工务农情况、特色产业、集体经济等。在掌握基础信息后,成员们分成两组展开入户走访,与农村家庭面对面交流,倾听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真实期待与现实困境。有的老人听力不便,成员们便耐心地俯身放慢语速重复问题,了解乡村教育最真实的肌理,用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走访中发现,村内学校家长会召开频率较低,但每学期会安排一次家访;学龄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抚养的情况较为普遍,但家长们普遍期望子女能考上个好大学,未来能有稳定发展。这些现象体现出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在家庭教育中,老一辈和年轻一辈的教育观念差异明显等问题,这些因素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环境,调研组成员表示,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解决。
此次调研既揭示了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也传递着基层家庭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殷切期待。在之后的时间里,调研组的成员们将对调研中收集的真实诉求进行梳理,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对接教育资源等方式,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桥梁,让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灵都能被温柔托举,让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梦想都能在更明亮的光照中生长。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撰稿:张舒畅 初审:祝佳敏 复审:窦思佳 终审:张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