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薪火传校园,青春聚力下乡行”——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阴阳双合拳非遗教学活动

时间:2025-07-06浏览:10设置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74日,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特邀阴阳双合拳第15代传人、安徽省非遗项目负责人韩荣春开展非遗技艺教学活动。此次活动将传统武术与传媒专业特色深度融合,以实践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彰显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以文铸魂、以媒传薪”的育人使命。


这套源于明清时期、蕴含阴阳哲学与武术智慧的拳法,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教学环节,韩老师从最基本的站姿、手型开始示范,一招一式,耐心细致。他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亲自纠正学生们的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出拳时要注意发力点从脚底贯穿全身,通过腰部扭转带动手臂,力量才能刚柔并济。”学生们全神贯注,紧紧盯着韩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认真模仿。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依托三下乡平台引入非遗项目,正是响应国家“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号召的实践,以青年之力延续文化根脉。


作为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学子们将专业特长融入非遗保护实践。在教学环节,同学们用镜头记录拳法教学全过程,通过短视频剪辑等形式扩大非遗影响力;结合学院新闻采编、文案策划等专业优势,将阴阳双合拳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转化为生动的宣传内容。学院负责人指出:“传媒技术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文传学院致力于鼓励学生用新媒体手段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这既是专业能力的锻炼,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


此次教学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以武育人”的生动实践。在一招一式的练习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阴阳双合拳“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核,将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与现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相融合。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始终坚持“五育并举”,通过非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身心素养,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年成长的精神沃土。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将以此次三下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品牌化。此次阴阳双合拳非遗教学活动,是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践行文化育人使命的生动缩影。通过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对话平台,学院正以实际行动书写青年学子传承非遗、弘扬文化的时代答卷。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撰稿:张欣悦 初审:祝佳敏 复审:窦思佳 终审:张爱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