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继续推进新专业申报行业调研
5月26日下午,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董承军、副院长杨庆国带领新闻与数字传媒系教师王冠、唐元、郭静、张冰清、王书川等赴合肥论坛和安徽新媒体集团两家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网络新媒体行业人才需求,为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新专业申报做准备。
调研组首先来到合肥论坛,论坛副总编黄鹤松、总编室主任赵森林、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何苑琳热情接待了大家。杨庆国副院长向公司与会领导们介绍了此行的新专业申报的调研目的。合肥论坛总编室主任赵森林通过演示文稿向学院调研组介绍了合肥论坛的公司简况,平台化、活动化、移动化与创投孵化项目的3+X战略布局,重点介绍了公司以商业、旅游、金融等民生论坛十大频道和行业构建用户场景,以全媒体宣传、技术开发、活动专题、电商平台、视频产品、网络直播、舆情监测、微信/小程序、创意策划、定制栏目等十大功能打通用户连接的发展思路,并向调研组分享了合肥论坛活动策划经典案例。
黄鹤松副总编表示,合肥论坛目前对相关技术型人才、网络主播人才和新媒体企划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关于人才能力素养,两位公司领导认为,员工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行业专业性和岗位专业性两方面;新媒体发展万变不离其宗,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生产能力一直很重要;员工要能够熟练运用重要的新媒体软硬件工具。对于学校的新媒体专业教育,赵森林主任建议,在案例教学环节要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参考应用价值,教师应坚决摒弃某些课本上的过时案例,主动讲解新鲜的行业热点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案例学习提升业务实操能力。与会的专业教师就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与公司领导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杨庆国副院长在调研会总结上向作为文传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合肥论坛多年来对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与参会的几位公司领导就今后双方在业界专家授课、学生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领域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探讨。
调研组随后来到了安徽新媒体集团,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级编辑许海龙,移动与政务媒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郑晓敏、副主任查璇、副主任魏俊杰,技术与产品中心技术三部总监胡高荣,新媒高科开发部副总监汪松,技术与产品中心技术一部副总监马浩翔等领导热情接待了调研组。
董承军书记首先向许海龙副总经理及参会的集团相关专家介绍了文传学院的发展情况,希望各位领导能从业界角度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给予指导与支持。杨庆国副院长向集团与会领导们介绍了此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的背景与调研目的,并向曾挂职学院任教的许海龙副总经理及与会的媒体领导长期对两家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建、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许海龙副总经理向调研组介绍了参会的几位集团业务骨干,介绍了集团主要业务一是安徽省各大政务新媒体的代运维服务;二是面向市场的对外技术服务,介绍了集团的人才需求主要方向,并详细介绍了技术和业务上实现采编发一体化、管理架构上实现人员队伍一体化的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几位媒体领导分别从各自角度与调研组进行了深入交流。
关于新媒体岗位人才能力素质,他们认为,员工应必备文字表现能力、视觉欣赏能力与基本的实操动手能力;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既讲究时效性和市场敏感性,也需要灵感和创意,要善于灵活运用海报、动画、短视频等形式来展现相关内容;虽然一般员工无法像计算机专业人士那样精通很多核心技术,但最好能做到既懂新闻和内容又懂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对于学校新媒体专业教育,他们提出,相关课程教学应注重案例分析;新媒体人才需要一定的人文底蕴,但在校期间绝不能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自身兴趣进行技能学习,根据目标岗位,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两门专业化核心技能;电影是审美素养的较高体现形式,学生应重视影视鉴赏课程学习,并争取去大型影视公司实习,以提升审美素养和视听赏析专业能力;鉴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媒体的广泛应用,高校可尝试大类招生、联合培养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胡高荣总监、马浩翔副总监还对技术类课程设置提出了专业性建议。在座的系部教师就相关问题向集团各位专家现场请教。
最后,在调研会总结上,董承军书记表示此次行业调研很有价值,调研组回去一定认真整理业界专家们通过“头脑风暴”提出的诸多专业性建议,将其有效融合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材料当中,学院今后要加强在师资人才引进、专业招生、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布局,力争未来能够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媒体人才;杨庆国副院长向集团与会的专家们表示感谢,并希望作为文传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的安徽新媒体集团未来在业界专家进校授课、专业教师业界挂职锻炼、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与文传学院继续展开深度合作。
据悉,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报调研主要集中于网络新媒体行业,截至目前调研组已先后赴万家热线、腾讯安徽、合肥论坛、安徽新媒体集团四家单位开展行业调研,并将持续进行专业调研和后续的申报方案论证,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专业定位,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