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三下乡”之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暑期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二)——星火接力,丹心筑梦

时间:2023-07-05浏览:43设置


一日之计在于晨,伴随着早上的工作安排,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74日上午8:00,初中教学组的成员们来到石板冲初级中学教室进行教学,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分为国学组和英语组,因材施教。分班结束后,两组的老师将同学们带到不同的教室,排好座位,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熟悉同学,增进他们之间的距离。

  国学组以钟南山和周恩来两位为例,通过历史故事的导入、声情并茂的诵读、通俗易懂的字理分析、畅所欲言的感悟等多种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绘声绘色的课堂中领略国学的魅力,感受中国汉字的神奇,体现了我校对国学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向。在孩子们的诵读声中,不但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让老师们认识到国学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辅助效果,对孩子的品质,乃至文化修养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英语组则是以小王子的英语视频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先感受一下英语的音律之美,提高兴趣。紧接着,老师们通过解析中考英语作文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总结,从而梳理出明晰的时态线,理清了文章结构。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口语水平。老师教姿教态得体,经验丰富,语言流畅清晰,课堂氛围热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体悟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74日上午九点,红色文化传承组志愿者们到达独山镇遗址群,当地的接待者为其进行解说。

伴随着脚步的深入,他们来到了六霍起义纪念馆并在纪念馆前拍照合影。随后,便在讲解人的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他们在一幅幅画卷前停留,耳边回荡着讲解人的生动解说,视觉和听觉带领志愿者们走进属于革命先烈们的辉煌时代。旧军装、老式步枪、上了绣的号角等一件件承载着革命记忆的老物件整齐摆列在玻璃柜里,向世人展现革命时代的风采。纪念馆参观结束后,志愿者们又来到了六霍起义纪念塔,她们在纪念塔前合影后进行宣誓。志愿者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面对纪念塔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鞠躬,绕塔一周后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继续在独山镇遗址群参观。

与此同时,调研组组长带领组员来到前厂村给村民发放关于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的调查问卷。他们在前厂村便民服务点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获取村一手材料。随后沿途请小店的店员、路边的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等人员填写调查问卷。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耐心解答村民们的疑问,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组员们感受到了前厂村的淳朴民风。
  下午两点,小学教学组的成员们来到石板冲乡中心学校教室进行教学。志愿者们先跟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分完班后便开始正式上课。

有哥哥姐姐给我们上趣味班和开展拓展活动,这个暑假一点都不孤单。歌舞组的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学校的舞蹈室,随着音乐的播放,小朋友们跟着志愿者一起跳舞,一节课下来,志愿者已经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获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书画组的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在教室里学习书画,她们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书法和绘画的理论知识,提到了笔墨纸砚、笔触等,让同学们对书画知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理论知识的教学结束后,志愿者给同学们分发了毛笔和纸张,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写毛笔字,教同学们如何握笔以及如何书写。

下午1600,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爱萍前来石板冲乡中心学校和石板冲初级中学进行慰问,她根据探访小学教学组的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意见:每节课上课之前要写好上课大纲,做好记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课件制作要更加精美体现我院品牌特色。她强调:“无论是哪一组,展开工作都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系统地去开展”

晚餐过后,全体志愿者来到会议室进行今日的工作总结会,大家对调研目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商讨,为我们后面实践活动的开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 撰稿:程宇环、赵俊惠 审稿:刘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