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程文静
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次数:386

岁月成珠,熠熠生辉


2017级应用心理学 程文静  


“树叶从树上一片一片落下,有风吹也有雨打,总有要去的地方。”十八岁那年的九月第一次来到合肥学院,此后便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美好的青春时光。回忆大学生活,许多难忘的记忆像电影片段在脑海中不停倒带,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珍贵的暑期支教时光。

时间倒回到二零一八年六月,即将迎来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那时我在教育学院学生会还是一名小委员,我所在的部门负责学院暑期三下乡的组织策划,我第一次正式了解到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暑期支教,甚至由于时间原因也很少参加过志愿活动。我立刻报了名,经过两轮面试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支教队伍中的一员,七月即跟随队伍来到黄山的一个小镇上,我们根据教育学院的专业特色开设了舞蹈、绘画、手工、书法、音乐等各具特色的兴趣班,丰富小镇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而我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到镇上有些孩子是父母离异加上长期和父母分离处于留守状态,心理状况敏感特殊,我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们组成课间谈心小组,在课余时间悄悄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以游戏、唠家常的方式关注孩子们,作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他们关爱和积极的引导,希望孩子们可以快乐的成长。同时为了尽可能掌握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情况,我们还开展了实地调研并通过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团辅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打开心扉,乐观生活。

在那里我还遇到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当时才13岁的他就多次进过拘留所,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平时也要工作,爷爷奶奶也不在身边,自幼缺乏关爱,平日里无心学习经常逃课并且打架滋事。了解到他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心理小分队就把他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主动与他交流,但是他长久的“流浪”生活使他对所有人都充满敌意,他不愿意亲近任何人,也不在意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内心十分敏感,但是我们每志愿者都没有计较孩子的无礼行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爱和温暖去软化他身上的“刺”,在默默地陪伴和耐心地引导下与他建立了情感联接,让他放下心里的防线,开始信任我们这些志愿者,讲述自己的心里话。慢慢地,大家发现他不再是一个惹是生非的孩子:他主动打扫同学们写毛笔字时打翻的墨汁,也会静下心来写字,还默默地为辛苦教学的老师倒水喝,每天清晨带领其他小朋友们都整齐有序地坐在门口迎接老师们的到来......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他从一开始的毫无组织性与纪律性到冒着骄阳铿锵有力地走着方正队,这一幕让所有志愿者都倍感欣慰。

分别的那天,他十分不舍地告诉我们:“我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就去哥哥姐姐的学校。”孩子稚嫩的语言让我们湿了眼眶,也直击我的心灵,那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支教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去帮助这些孩子,对他们来说哪怕是一丁点的改变,今后人生道路也也许会不一样。

我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在合肥学院学习的这几年,我的专业课老师始终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种观念:心理学应该让我们更好的爱自己,爱别人。同时,处于教育学院的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学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去中小学实习的机会,儿童心理当时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心理调研对象。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又相继参加了宿州和合肥的暑期支教,暑期支教的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孩子,他们或因家庭变故或因自身性格或因外界影响而变得嚣张跋扈、敏感自卑、厌学生事,但是他们从本质上都是一些可爱单纯的孩子,只是缺乏积极的关注和正向的引导。已经有了一些支教经验的我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去探究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况,为那些缺乏关爱行为乖张或内向自卑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教的时光总让我难忘,因为在那里我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团结在一起利用自己的所学做我们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散发着青春的荣光。

“我们随人海一起一伏上下,历经风雨却从未迷失,一颗心的方向。”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在教育学院遇到了一群专业知识深厚同时又富人文关怀的老师们,他们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更是让我学会用最大的爱意去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每个人,要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知识去帮助别人。在每次的支教活动中,我都不敢忘记老师的教诲,始终用善意和温暖俯身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给他们关爱和引导,我想这正是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教育学院那些慈爱的老师们培养给学生的伴随一生的品质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