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张荣
发布时间:2021-12-31   浏览次数:507

求学经历分享


2013级应用心理学 张荣

   

我本科就读于合肥学院2013级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就读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发展与教育专业,博士仍就读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专业为基础心理学。一路走来,许多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本科阶段:新的起点,新的冲刺。

刚进大学校园时,心里便埋下一颗种子,想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但是刚入学时,也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只能先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三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很久,该上课的时候去上课,偶尔去图书馆自习,也会在寝室里插科打诨、打发无聊的时间。真正把这一想法付诸行动是从大三下学期,刚开学来便准备考研。现在想来,一切都很幸运:我们寝室的备考氛围很好,大家的生活学习步调基本一致,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经验和困惑;我们班级同学也很积极向上,印象里我们十几个考研的同学,早晨在上课之前,都会来的相对早一些,自发地或在教室里、或在不同教学楼间的走廊上进行英文早读。

我们的老师也十分兢兢业业,带我们初步体验了科研的滋味。在卫萍老师的指导下,我和相硕琪一起收了调查问卷,并完成毕业设计。此外,刘菂菲老师的教学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堂课只要有一个人在听、让一个人收益,我都会好好讲。” 再有就是组织我们班级同学分组进行文献、问卷的PPT展示,虽然当时做起来觉得比较费劲,但这不就是后来科研生活的预演嘛……感恩这段宝贵的时光,感恩当时一路同行的室友们,感恩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硕士阶段:初来乍到,跌跌撞撞。

六月底,收拾好行李,便来到了西南大学。初来乍到时,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这也意味着需要面临各种挑战:阅读英文文献,了解神经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核磁数据处理……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到正式开学,在导师的指导下,慢慢开始了硕士生生涯的学习。他总是强调,要带着任务去学习,给自己的任务设置一个截止日期。的确,当我带着一个研究问题开始初步探索时,师兄师姐们会引导我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问题便会具体化到我需要学习什么样的技术、或者什么样的软件操作,才能对这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达到我的研究目的。在得到一个还不错的结果后,便开始进行文章撰写。在这个时候,阅读文献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文献就像是一位好老师,会在默默中引导你文章的每个部分需要按照什么样的逻辑进行组织。当然,写完文章之后,并不是最后一步,而只是漫漫投稿路的开始。在我第一次的投稿经验中,文章被送外审了六个月之后被拒,这无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挫败。但是,好在自己没有自暴自弃,抱着乐观的心态,试一试、再试一试。就这么跌跌撞撞的,日复一日的,完成了硕士三年的学习生活。感恩西大的帮助过我的小伙伴们,感恩我的导师。

博士阶段:困惑不断,疑问不断

整个博士一年,我都在为一个问题而困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出现了间歇不断的困惑:自己做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怎么这个问题思考的仍然不够深入,为什么一段时间之后工作仍然没有推进? 我时不时的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无涯的学海作对比,我出现了从前没有过的无知感,和随之而来的焦虑感。虽然如此,可是理智告诉自己,即时困惑也不是停下脚步的理由,直接面对这种负面情绪,并且解决好当下的问题,一步一步慢慢成长,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回头看来,这些年的成长对我自己来说并不意外,我只是觉得自然,到了一个阶段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个阶、并做好当下的事。而身边的人有时候会有疑问,有些师弟师妹会不约而同的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我内心并没有引起过认知冲突,我只知道自己很早之前脑子里就隐隐约约有个想法:那就是留在高校,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到自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仅此而已。希望师弟师妹们在大学四年里能够思考清楚自己将要走的路,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且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