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报道之三:从“小作坊”到大公司 内驱创新一路前行
作者:     更新日期: 2015-08-16     访问次数: 9534

——记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孙旭东创新创业历程

5月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出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走进“3W”咖啡与创业者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当日下午,我们学生记者也乘车来到长丰路桥水岸云锦A座“喜来也”婚庆公司,就创业话题对我校2006届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孙旭东展开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初次见面,盈盈一笑,温和亲切是学长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从最初个人的“小作坊”到拥有一个团队,再到现在的年营业额达到1200万的拥有八家加盟店的文化传播公司,一路走来,变的是公司规模,不变的是坚持创新的做事风格。

孙旭东所在的汉雄文化传播公司(喜来也婚庆公司)现已经发展成了具有一支54名员工的年轻体态群体。

2013年营业额800万;

2014年底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200万;

2015年团队正朝着1500万的目标努力。

更为可贵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下,他们不再着眼于普通婚庆公司的发展脉络,而是把营销和文化放在第一追求目标,着手向着婚庆行业的培训方向发展。2015年安徽省婚庆协会正式成立,他们成为了第一届协会会长单位。

同学合伙 专业扬帆 向婚庆市场勇淘金

2007年11月,已毕业的孙旭东和施旺林在阜阳一家公司工作,虽然稳定,但他们对所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企业也不具备做大做强的实力,两个人经过慎重考虑后返回合肥,继续寻找机遇。2008年回到合肥后,施旺林的同学高海峰一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文案策划,辛苦且待遇不高,在一番思索后,2009年11月也辞去了工作,加上一直在合肥工作的2006级中文系文秘班学生储驰,四个人经过商量后,决定自己闯一番事业,孙旭东和施旺林有了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对市场较为熟悉,就决定成立一家文化公司——汉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生记者:“学长,您所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婚庆方面又是市场新秀,您当初是如何发现这一市场缺口,打通了这条成功之路呢?”

孙旭东学长雅然一笑:“说来也是脑中闪现的一个想法,当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学同学要结婚,让我们来做婚礼的策划,自己便尝试着应付了下来,没想到结果获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加上高海峰和储驰在大学里都接触过摄像和摄影,有一定的的工作技术和艺术天赋,于是四个人开始围绕着婚庆行业进行了创业准备。因为觉得婚庆行业起步门槛不高、成本低、见效快,同时又与自己所学专业有些关联。”

千淘万漉历尽艰辛始得金

“其实,刚开始婚庆的市场并不被人看好,我们没有成熟的可利用资源,完全依靠熟悉的人结婚收取费用。”

在提及那段艰苦岁月的时候,孙旭东的表情也是略带苦涩地说道:“开始的时候自己做了几次婚礼司仪,觉得这个行业还有点意思。就开始着手接触了。由于没什么知名度,前期的业务完全都是靠朋友、同学的介绍和支持,靠人际关系拓展。最艰难的时期一个月也就接了一个四五千元的小单子,全靠大家的相互鼓励和支持挺过来的。”说到公司的第一桶金时,学长感触颇深。

学生记者:“创业道路上难免艰辛,第一桶金尤为珍贵,这其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孙旭东说:“那是2008年11月29日,朋友为了支持我,将自己的婚礼交给我去办,那时我们团队完全没有任何经验,连婚礼道具都是从广州运来的。但我们一路摸索,真的是用心在做,从未放弃。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公司业务开始逐渐好转。因此,11月29日也是我难忘的日子,是我和公司值得纪念的日子,而且我也将自己的婚礼定在了2009年的这一天。”

突破瓶颈创新定位新发展

发展到2013年,经过几年的积累,在业内总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孙旭东的司仪,高海峰的摄像,成为了业内熟悉的品牌。他们充分发挥了中文系的专业特色,将现代婚礼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他们的婚庆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风格,虽然场面不大,但是意味深长,别具匠心,得到了客户的肯定,也引起了业内同行的注意。喜来也公司也是由两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组建而成。在经过数次的工作接触后,他们决定将两家团队(喜来也婚庆公司和汉雄文化传播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与喜来也公司合并,两家公司在合并后的一些优势体现在哪?”“当时喜来也对我们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非常欣赏,而我们也非常需求喜来也公司业务性能强的方面。由于两家公司业务上的互补性,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达成一个意见,决定合并,将利益分成,人员整合,资源共享,形成了现在的“好好学喜”团队。”

孙旭东和伙伴们将“无创意,不婚礼”作为团队的定位,这一定位立刻受到了广大爱个性的80、90后的关注。以“无创意不婚礼”为方针区别其他婚礼,客户资源随办公环境、合作渠道的提升而提升。有了“做合肥五星级酒店最好的婚庆公司”的准确定位,发展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当团队管理方面遇到问题时,他会带领团队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深入公司内部,再结合自家公司的特点,就整个大的市场前景作调整。

“一到两年就会有瓶颈期,婚庆行业在国内来说算是比较新的行业,别人并不能给你提供太多经验,你得自己去摸索。”但是他对婚庆行业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在改革中前进,创新和团队是公司前进的核心”这是孙旭东给出的方针。“任何时间、任何道路都免不了质疑声,你只需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而实践检验也是对的东西,不必要在意质疑。对于有些声音要听进去,有些要学会有判断力。”对公司的未来,孙旭东信心满满,他指出:“婚庆市场底盘大,适龄结婚人员多,并且整个国内行势看好,有市场前景。只要在改革中前进,结合市场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新鲜血液,我坚信可以独树一帜地往前走。”

“内驱力”与“学习力”创业素质大学积淀

当问及孙旭东在创业路上对于质疑与失败是如何面对时,他干净利索地笑道:“因为我知道我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而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前进的道路中一定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自己要有准确的判断力,坚持向前走就好。”

记者:“一路走来,支持您取得如此成就的优秀品质有哪些呢?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又给予了您哪些帮助呢?”孙旭东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心里有一种内部的推动力,对成功的渴望与自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教会了我思考,养成自觉学习的品质和能力。“学习力”和“驱动力”是一个成功者腾飞不可缺少的两翼。”

在大学期间担任系学生会主席、辩论协会副会长以及在校外做兼职等经历也让他养成了遇到问题不逃避,积极面对困难,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凝聚团队力量去达成一个目标。他觉得“生活本该如此”,人生不可能永远完美,要学会去享受生活,不抱怨,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选择态度很重要。

的确,从2008年11月29日接到第一个像模像样的婚礼订单,得到客户满意的评价开始,他就与我校同系毕业生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解决渠道欠缺、资源不足等问题,不断结识业内前辈,努力学习,在市场中不停走动,通过司仪大会、婚礼论坛等在同行中积累一定人脉。凭借幽默的开场白等创意,注重打造技术性创新型团队,“学习力”和“内驱力”的优秀品质让他的创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感恩过去  大学生活美好而值得珍惜

聊起大学生活,学长得知我们同样是来自中文系,便一下说出好多中文系老师的名字来,讲到某个老师的上课特点,都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他说虽然匆匆毕业多年,但母校情节一直存在。犹记的毕业那天下午坐车离开自己生活四年的学校,猛然间发现所有无忧无虑的时光都随着大学毕业而消失,还为此而掉泪了。毕业后,包括给母校学生上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持过两次中德文化交流会夏令营外,每次回校都仍像当初在校期间一样。

“大学见证了我的成长与青春,我当时也包括现在,一直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而我作为系学生会主席也曾经带领我们中文系男排、女排、男足等在全校拿过冠军。”说到此处,学长洋溢着满脸的骄傲与幸福。他希望我们在学校要好好珍惜时光、好好把握大学生活。将学习放在第一位,毕竟做个合格的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其次再更多要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多挖掘自己的兴趣点,为自己将来的工作与未来多打算。多锻炼平常心态。在学校培养自己的学习力比储备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可以解决困难,更好更快地适应新事物。

最后,他也给想要创业的同学提了几点建议:一定的资金储备能够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对市场前景的正确判断选择朝阳产业,注重对专业技能团队人脉的积累,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他指出,创业之前可以先去企业里面待一段时间、要有缓冲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栽跟头,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正好给予了良好的锻炼机会。

宣传部  学生处 学生记者 姚建立 肖安琪 束永家  图/廖旺

指导教师:汪文忠 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