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举办“文化文本、技术影像与产业构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发展与实践” 学术讲座

发布者:国际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06-24浏览次数:30

        620日上午,合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一期十七号楼三楼会议室举办“善思讲坛”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合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永军主讲,主题为“文化文本、技术影像与产业构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发展与实践”,学院的部分教师和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留学生30余人聆听了讲座。

  王永军院长从新世纪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序幕、表征和美学嬗变等多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征与规律。王院长认为,中国电影产量和取得的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的催生之下,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类型化以商业化为表征,生成了鲜明的美学维度,凸显了电影文化的新质。与此同时,类型片平面化 “空心化等现象不可小觑,在电影生产从艺术美学向工业美学转变的过程中,类型与文化的关联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王院长强调,中国电影类型化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开掘。在对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梳理中,这类影像无不体现出哲学道义、文学转化、影戏传统和家国情怀等,这些文化、文明的元素,往往直抵人心。

  此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从类型电影的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电影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开拓了留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和思路:以电影文化的传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座结束后,留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巨大,在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基础上,他们也会向自己的国家进一步宣传推广中国电影。

(撰稿人:王冠 一审:胡双露 二审:王永军 终审:方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