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2131101
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学时:12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模拟电路实验》是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可作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物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验课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独立实践、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主要进行基本电子仪器使用、焊接技术训练、基本放大电路及基本参数测量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电路与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学会如何做实验。第二阶段:进行综合性实验。这一阶段主要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本阶段的实验,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整、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
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有:半导体器件, 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 集成运放,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 负反馈放大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有源滤波器, 功率放大电路等理论.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
序 号 | 实验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每组 人数 | 实验 属性 | 实 验者类别 | 开出 要求 |
1 |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 掌握使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及信号发生器的方法 | 2 | 1 | 验证 | 本科 | 必做 |
2 |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调试与设置;了解负载对电压增益和Vom的影响; | 2 | 1 | 验证 | 本科 | 必做 |
3 | 负反馈放大器 |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开环、闭环特性。比较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 2 | 1 | 验证 | 本科 | 必做 |
4 | 差分放大器 |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掌握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 2 | 1 | 验证 | 本科 | 选做 |
5 | 集成运放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模拟运算电路 |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求加、加减法、积分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性能及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并学会对上述的测试和分析的方法。掌握误差的性质和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 2 | 1 | 验证 | 本科 | 必做 |
6 | RC正弦波振荡器 | 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条件;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 2 | 1 | 验证 | 本科 | 必做 |
7 | 直流稳压电源——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 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 2 | 1 | 验证 | 本科 | 选做 |
8 | 信号发生器 | 学习用集成运放设计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学习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 2 | 1 | 综合 | 本科 | 必做 |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使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及信号发生器的方法
2. 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晶体管毫伏表,及信号发生器的方法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对一个典型放大电路的测试,学会测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的方法。了解外接负载RL对放大倍数Av和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Vom的影响。
2. 观察放大器偏置电路中个参数对静态工作点影响和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从而了解合理设置和稳定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并掌握调整工作点的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测量一个两级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器的开环、闭环特性。
2. 加深理解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实验四:差分放大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求加、加减法、积分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性能及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 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并学会对上述的测试和分析的方法。
3. 掌握误差的性质和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实验六:R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振荡条件;
2. 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实验七:直流稳压电源——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2. 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八:信号发生器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学习用集成运放设计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2. 学习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四、每组人数与实验学时数
每组人数:1人
实验学时数:2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实验与课程考试相结合
实验总成绩=出勤情况*20%+实验报告*40%+实验表现*4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1]唐锦成.电子电路实验.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2003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2版)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桂安.电工电子实践初步.东南大学出版社
[5]王尧.电子线路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
[6]卢钦民.电子电路实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李清泉,黄昌宁.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8]叶君平.电子线路基础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9] 张保华《模拟电路实验基础》 同济大学出版社
[10] 天煌教仪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教材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原始记录作出,于规定时间内上交。
2、实验报告由个人独立完成,每人一份。
3、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及原理线路图
(3) 数据处理
(4)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简练明确的分析并作出结论或评价
(5) 对改进实验内容、安排、方法、设备等的建议和设想,(此部分可选作)
八、其它
执笔人: 高玲玲 教研室:体系结构教研室 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