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基础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发布时间:2016-06-20浏览次数:4134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总学时数:48

实验或上机学时:24

先修课及后续课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是为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软件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具备在网上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基本知识与相互关系,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维护与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掌握Windows环境下常规汉字的操作方法并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中文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方法。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及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常用文档的能力;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与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组成,局域网的特点、组成及网络连接设备,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与使用,具有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主要性能指标,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常用办公软件的特点和操作。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教考分离,上课应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理论课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孙家启等编者,安徽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潭浩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二、正文部分

  

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计算机传统应用及现代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和发展,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性能指标,计算机信息编码、数制及其转换,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甩软件、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计算机传统应用及现代应用,常用应用软件

(三)考核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特征、分类和发展,物联网及其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计算思维,计算机发展简史、特点及应用领域、性能指标,计算机应用知识(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常用应用软件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

掌握:字符的表示(ASCII码及汉字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微型计算机系统

应用:计算机开、关机操作及中英文输入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

2.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熟悉计算机键盘按键功能、分布及操作指法,熟练应用键盘进行中、英文录入

(五)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上机4学时

  

2Windows操作系统

(一)课程内容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管理与控制 Windows.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

(二)考核知识点

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功能,Windows的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窗口、对话框和控件、快捷方式,计算机、资源管理器的使用,鼠标的基本操作,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文件属性设置及磁盘管理,剪贴板、回收站及其应用, Windows环境设置和系统配置(用控制面板设置显示器、鼠标、添加硬件、添加或删除程序、网络设置等),常用附件的使用,常用音频、图像、视频文件及有关处理技术

(三)考核目标

了解:操作系统、文件、文件夹、多媒体等有关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启动、退出方法,附件的使用

理解:开始菜单、剪贴板、窗口、对话框和控件、快捷方式的作用,回收站及其应用

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

应用:利用资源管理器完成系统的软硬件管理,利用控制面板添加硬件、添加或删除程序、进行网络设置等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显示属性的设置、磁盘清理等系统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系统管理的方法,正确使用控制面板进行个性化工作环境设置

(五)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3文字处理软件Word

(一)课程内容

Word软件的概念,文字编辑,文字格式,段落格式,数学公式,文本框,图片格式,表格编辑,页面设置,文档输出

(二)考核知识点

Word的启动和退出,窗体组成、窗体中的菜单及按钮工具的使用,视图的类型,文档的保存、打开,文档内容的编辑,文字的选择,剪贴板的使用,复制、粘贴、移动、查找、替换(内容、格),超链接设置,文字格式设置、文字修饰效果、格式刷,底纹、边框修饰设置,段落的间距、格式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标尺的使用,分栏和首字下沉,数学公式的使用,文本框的编辑与设置,图片的插入、删除与格式设置,表格编辑、格式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页面设置,文档的打印输出

(三)考核目标

了解:页面设置、模板、分隔符,样式

理解:Word窗体组成,视图及菜单、按钮的使用,文档打开、保存、关闭,数学公式,文本框, 图片的插入、删除及格式设置

掌握:文字的复制、粘贴、选择性粘贴、移动、查找、替换操作,页面设置,段落格式,分栏和首字下沉,文字格式设置、文字修饰效果、格式刷,底纹、边框修饰设置,图文表混排,表格编辑、格式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文档的打印输出

应用: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创建文档,完成对文档的排版等处理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档创建和保存的方法,掌握文档内容编辑及格式的设置方法,掌握表格创建及格式设置方法,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五)教学时数:理论6学时,上机6学时

  

4电子表格软件Excel

(一)课程内容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簿、工作表的管理,工作表数据编辑,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单元格的引用,数据清单,图表,页面设置,超级链接与数据交换

(二)考核知识点

数据表、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Excel功能、特点,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工作簿的打开、保存及关闭,工作表的管理,工作表的编辑(各种数据类型的输入、编辑和显示),公式和函数的使用,运算符的种类,单元格的引用,批注的使用,单元格行和列调整,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行、列的隐藏、恢复和锁定,设置工作表中数据的格式和对齐方式、标题设置,底纹和边框的设置,格式、样式的使用,建立Excel数据库的数据清单、数据编辑,数据的排序和筛选,分类汇总及透视图,图表的建立与编辑、设置图表格式,工作表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页面设置,插入分页符,打印预览,打印工作表,超级链接与数据交换

(三)考核目标

了解:数据表、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等基本概念,Excel的功能、特点

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的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概念

掌握:工作表和单元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方法,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单元格的基本格式设置, Excel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图表的建立与编辑、图表的格式设置

应用:使用表格处理软件实现办公事务中表格的电子化,通过Excel的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单一表格的图形显示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作表中数据、公式与函数的输入、编辑和修改,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格式化设置,掌握数据库的有关操作,掌握图表的建立、编辑及格式化操作

(五)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上机4学时

  

5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一)课程内容

演示文稿的概念,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幻灯片基本制作,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演示文稿放映设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二)考核知识点

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等操作,幻灯片的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超链接、多媒体对象等插入及其格式化,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幻灯片的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三)考核目标

了解:演示文稿的概念,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

理解:演示文稿视图,演示文稿主题、背景

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幻灯片基本操作,幻灯片塞本制作,演示文稿放映设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应用:使用演示文稿处理软件处理幻灯片,将幻灯片设资理念和图表设计技能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

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编辑和修饰幻灯片的基本方法,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的制作方法、幻灯片间切换效果的设置方法、超级链接的制作方法,掌握演示文稿放映设置

(五)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上机2学时

  

6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Internet的基本概念,Internet连接方式,Internet简单应用,常用网页制作工具介绍

(二)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构成,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的组成与应用,因特网的定义,TCP/IP协议、超文本及传输协议,IP地址,域名,接入方式,IE的使用、阅读与使用新闻组,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搜索引的使用,网页的构成与常用制作网页工具的基础知识

(三)考核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因特网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常用网页制作工具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局域网的组成与应用,网页的构成

掌握:Internet的连接方式,浏览器的简单应用,电子邮件的管理

应用:掌握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学会应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解决日常问题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及设置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

(五)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上机1学时

  

7信息安全

(一)课程内容

信息安全的概述,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业道德及相关法规

(二)考核知识点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隐患的种类,信息安全#措施,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Internet 的安全、黑客、防火墙,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种类、危害、t治,计算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法规

(三)考核目标了解:信息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理解:信息安全隐患的种类,信息安全的措施,Internet的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法规

掌握:病毒的概念、种类、危害、防治

应用:使用常用杀毒软件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使用计算机系统工具处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

(四)实践环节

1.类型

验证、设计

2.目的与要求

掌握一种防病毒软件的下载、安装、设置、运行、升级方法及防火墙安装方法,掌握使用系统工具进行信息安全处理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上机1学时

 

模拟题操作2学时

三、上机操作及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为保证学习效果,必须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

课程实验内容和要求以及学时的分配建议如下,对实际上机实验的顺序作适当安排。

 

一.微型计算机组成和键盘操作练习(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启动;

3.键盘和指法练习。

实验要求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启动和键盘使用方法。

 

二.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6学时)

实验内容

1Windows的基本操作;

2.“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回收站”、“控制面板”的操作,画图、记事本、写字板的基本使用;

3.中文输入练习。

实验要求

熟悉Windows的基本界面,掌握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回收站”、“控制面板”的操作,基本掌握画图、记事本、写字板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Word文字处理软件使用(6学时)

实验内容

1Word的启动和退出;

2.建立、编辑和保存文档;

3.文档版面设计;

4.图形的操作;

5.表格的操作;

6.文件格式的转换和输出预览。

实验要求

熟悉Word的基本界面;掌握建立和编辑文档、文档版面设计、图形操作、表格操作的方法和文件格式的一般转换方法。自动更正和自动图文集、项目符号和编号、题注、注释和书签、分栏、样式和模板等的使用。

 

四.Excel电子表格软件使用(4学时)

实验内容

1Excel的启动和退出;

2.工作表输入和编辑;

3.工作表的数据处理;

4.工作表的格式化;

5.图表的建立和格式化。

实验要求

熟悉Excel的基本界面;掌握Excel

的文件的操作,掌握工作表的输入和编辑、数据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工作表与工作簿的管理,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掌握数据清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的创建和编辑等操作。

 

五.PowerPoint文稿演示软件使用(2学时)

实验内容

1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编辑;

3.幻灯片的美化;

4.幻灯片放映技术。

实验要求

熟悉PowerPoint

的基本界面;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和各种编辑方法,如幻灯片的美化方法,幻灯片的多媒体设置,特殊效果的制作等;熟悉幻灯片的放映设计和幻灯片的放映。

 

六.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2学时)

实验内容

1Internet网的入网过程和基本使用方法;

2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

3FrontPage的基本操作;

4. 安装防病毒软件,并进行相应设置。

实验要求

了解网络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置;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操作了解Internet网的入网过程,掌握Internet Explorer的基本操作,熟练浏览Web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及账号的创建和管理。了解FrontPage的基本操作,用向导建立Web站点;掌握对Web站点中所有的文件进行查看和管理的方法;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

掌握一种防病毒软件的下载、安装、设置、运行、升级方法及防火墙安装方法掌握使用系统 工具进行信息安全处理的方法

 

七.模拟题操作(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计算机上机考试软件的使用方法。

2.启动考试模拟软件,熟悉软件的操作过程,熟悉考试模拟题目的类型。

实验要求

复习该课程的内容,认真完成模拟考试软件的各类模拟考试题目。

  

教研室:执笔人: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