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1、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年会在合肥学院召开
2、教务处2009年工作总结
3、2009年大事记
努力开创一种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年会在合肥学院召开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陶登松在致辞中,代表合肥学院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介绍了合肥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实施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情况,表示要借鉴联盟第一届执行主席单位铜陵学院开展联盟工作的经验,积极主动地做好联盟工作,为盟内各高校开展研讨、交流、合作搞好服务,为促进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上台阶、上水平做贡献。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程厅长说,十年前,专科层次的优质资源抓住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完成了专升本的历史性蜕变。五年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高等教育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今天,虽然“两个不适应”的问题并没有明显的缓解,我们心中的压力并未有丝毫减轻,但却多了几分自信,因为我们正在探索一条符合我们自身发展的路子,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道路。程厅长分别从三个方面同与会代表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党的十七大强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省委、省政府把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作为我省四大跨越之一。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用武之地。一流大学在培养更高、更尖端的人才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而我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更贴近基层的实用型人才方面则有我们的特长。关键看我们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使得我们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找准办学定位、发挥更大作用、办出自己特色。国家对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是高度重视的,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提出了“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等教育分类方式,提出了统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统筹各类型人才协调发展,并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列入国家重点建设范围。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我省的高等教育“抢”就要“抢”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上。省教育厅也确定了“科学定位、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已有体现。这些都为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动员所有干部、教师参与到改革中去。(二)坚持改革开放,勇于探索实践。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高校的改革亟待加强。我认为总理的话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不适应”的关键,我甚至认为,唯有改革,才能发展。首先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和我省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加大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的结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培养更多适应新型产业自主创新需要和企业急需的技能性人才,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二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正在讨论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要坚持下去。三要加强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改变。要在管理干部中树立一种理念,就是要做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这个大项目,写好创新教育新模式这篇大文章。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投身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中去。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引进人才。要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优化学校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四要加强开放办学。要在与企业、社会的互动中取得实效。要探索引进企业和社会的实践场所和嵌入式的实验室或培训基地,并在国际合作中创新合作模式。(三)创新合作模式,发挥群体优势。铜陵学院将对联盟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其中成果多多、亮点多多。站在省教育厅的角度上,我体会一年来联盟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交流频繁;二是合作广泛;三是研究起步;四是舆论关注;五是成果初显。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改革举措迅速在联盟高校甚至全省高校间有效传播和推广,新建本科高校的领导能力、顶层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联盟高校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也比上一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合作机制还不牢靠,可持续性仍待加强。资源的共享度仍然没有较大的突破。理论研究薄弱。资源保障乏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这次会议要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我们能不能在一两个专业上首先进行试点,或者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开创一种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在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安徽省教育厅指导下的联盟成立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随后杨主任介绍了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定义和历史渊源,谈了自己对联盟共建共享问题的思考。他指出,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在校际间交流,更要扩大到与外部世界的共建共享。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提高质量的阶段。我们这一类高校正处于成长期、转型期和机遇期,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关注的是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更注重应用型本质。提高质量,课程建设是根本。杨主任还介绍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校应用型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的相关情况。这一国家级项目是个有分量的抓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将力争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保障,为大家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会上,铜陵学院院长丁家云对2009年联盟工作进行了总结发言;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介绍了2010年联盟工作要点并做了补充说明;合肥学院外事处副处长吴克介绍了第三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筹备情况。
下午,在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的主持下,与会代表分组审议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0年工作要点(草案)》,并由黄山学院党委书记汪良发、宿州学院院长桂和荣等分别代表四个组做了大会交流发言;随后安徽科技学院院长刘宁宣读了科技学院要求加入联盟的申请书,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同意安徽科技学院加入联盟的决定。至此,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内高校数已达14所,其中5所为省级示范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
新一届联盟执行主席单位、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发表讲话。蔡院长表示,刚才四个讨论组就联盟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会认真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今天提交讨论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2010年工作要点(草案)》是一个框架性方案,每个方案后面都会有一个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加强学习非常重要,特别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在总结讲话中代表教育厅感谢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对我们开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感谢第一届执行主席单位铜陵学院为这项工作作出的努力,使联盟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引起了国内主流媒体和高层的关注;感谢合肥学院作为第二届轮执主席单位召开了年会,使这项工作能顺利往下实施。
合肥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19日晚,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和副市长杨增权、市政府秘书长孔向阳、市教育局局长方东玲会见了参加第二届年会的代表,并与大家共进晚餐。副市长杨增权在致辞中代表合肥市政府向出席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二届年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说,合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确立了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的原则,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此次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年会在合肥召开,是对合肥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促进,我们将借助这次会议的东风,借鉴兄弟市和联盟各高校的经验,进一步抓好我市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合肥学院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代表省教育厅,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重视和支持。
教务处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是学院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教务处最为忙碌的一年。一年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系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调研为契机,全面推动学院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实质量工程建设,促教学条件进一步坚实,重点抓制度建设,促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突出抓教学改革,促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处同志团结一心,努力工作,使中心工作有声有色,常规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年初工作计划和新增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顺利完成评估调研工作
2009年12月27——30日,教育部评估中心来我院就新一轮新建本科院校评估工作进行调研,这既是对我院自合并升本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教学质量的大检阅,也为我院今后发展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此次调研的指标体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给教务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教务处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此次调研的重要性,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把握节奏,一面做好数据上报,内部资料的整理、归档,一面指导系部进行工作。同时,教务处在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抽调人员撰写学院自评报告和调研期间的材料调阅组织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教务处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的相关工作。
二、强练内功,质量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2009年,教务处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以迎接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评估调研工作为契机,狠抓教学基本建设,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工程取得新进展。教务处组织申报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
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三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课程与教学论》、《人机工程学》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4人被评为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教务处日常的管理以及积极各项目组织申报,是分不开的。
三、积极争取,硕士学位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学科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未来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给我省2008——2015年新增3个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是学院发展的难得机会,教务处相关同志放弃寒假和春节休息时间,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申报。由于学院软硬件水平较为过硬,教学质量得到专家的认可,再加之整个申报工作安排有序,材料撰写和整理水平较高,从而使学院以较高的成绩成为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四、围绕定位,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
我们以地方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通过开展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互动,围绕合肥市重点产业,按照“打实基础,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深化专业内涵改造,科学设置新专业,新增“建筑学”和“动画”等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科专业结构充分体现学院办学定位,与合肥市产业结构有较高的吻合度。
五、阳光操作,招生工作又上新台阶
2009年学院面临着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根据这一实际,我院的招生计划在本科结构上进一步做了较大的调整,本科计划增加,专科计划大幅削减少。普通本科总计划为3502人,理科2228人(本省:2030人,外省198人),文科1054人(本省:941人,外省113人),艺术218人(本省101人,外省117人),高水平运动员2人,共3个批次的录取任务,录取新生3702人。
从本科生源的情况分析,无论省内、省外的生源都是我院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文、理科100%提档线均高出省控线;(文、理100%的提档分数分别是535、528分,省控线分别是513、507分)。
为了扩大我院在全国的知名度,09年进一步调整生源结构,促进各省高校间的协作与交流,提高生源质量,在总结了历年各省的生源及报到情况,及时调整对等招生的省份及投放的专业,共与16个省区签订了430人对等招生协议。
六、逐步规范,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学院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和修订,编印了新的《合肥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和《合肥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建设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为规范学院的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为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在完善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学院狠抓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工作,严格管理。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务处等学院的网上发布,同时将这些制度编印成册,发放给全院教师、管理人员,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等组织教师学习,让全院教师了解、熟悉并自觉遵守。
2009年大事记
1、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评估调研工作
2、我院被批为省级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3、我院被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4、《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三个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6、《课程与教学论》、《人机工程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7、《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获批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8、陈啸、邵国权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9、4人被评为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