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5期教学简报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11-05-26浏览次数:1071

本期要点

1、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部分对口专业合作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

2、我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3、联盟召开第二次学术报告暨应用化学专业对口合作会议

4、我院首次参加英语专业八级口试成绩喜人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部分

对口专业合作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

 

49下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部分对口专业合作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张庚家,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副院长陈啸,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14所高校相关系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以及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议由我院副院长陈啸主持。他首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会议的主要流程以及召开本次会议的背景。陈院长说,对口专业合作是2010年联盟6项重点工作之一,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联盟工作从2009年的领导层面合作到2010年专业层面的合作,这是联盟合作的实质性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合肥学院将拿出生物、化工和物流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与联盟各高校相同专业之间开展的对口合作与交流。

随后,蔡院长为大会致辞,他代表我院对各兄弟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着重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具体情况。他指出,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建设在全国教育界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举办“应用型”教育,从办学定位的提出,到争论、讨论,直至今天,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及“应用型”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个关键指标,其间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对如何建设好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起探讨,相互学习,扩大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而对口专业合作是联盟合作的抓手,是合作实质性的表现。希望联盟各成员在讨论中多提宝贵意见。

随后,张庚家代表省教育厅发表了讲话。他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专业对口合作”)以及“两个阶段”(即领导层面合作阶段和专业层面合作阶段)。接着,他向与会代表传达了省教育厅李和平副厅长和高教处储常连处长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目标、路径、保障”三方面对高校联盟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目标”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与全省教育发展战略的统一,规范专业办学行为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以抢占专业发展至高点的统一,实现创造专业成果与推广应用的统一,并最终使各高校同一专业共享合作成果。而在合作过程中,要遵守四条“路径”:一、认人,认门,认事;二、求同,存异,明理;三、攻坚,克难,破冰;四、共建、共享、共赢。随后,他还要求各高校联盟成员做好思想、组织、理论、政策以及经费等各项保障工作,确保高校联盟对口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张庚家强调,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建设,增进各高校间的合作,是安徽省教育事业的创举,也代表了我国未来大部分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趋势。希望大家要注意到自身与其他院校的差距,珍惜对口合作的机会,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并祝愿对口专业的合作圆满成功。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我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管理系的系主任作为分组会议召集人,组织与会代表分别就“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物流管理”三个专业对口合作交流的具体方案开展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等为重点开展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另悉,会议还布置了联盟参与科技部立项课题“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的子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工作。

 

我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签署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42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校际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国科技大学东区师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罗建国,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洵,合肥市副市长李红,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合肥学院党委书记陶登松、院长蔡敬民,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的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仪式由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晓剑主持。仪式上,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致辞,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我院党委书记陶登松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与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分别代表两校签署“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校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淑林与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分别代表两校签署“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根据“校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际合作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国科技大学将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合肥学院支持。根据“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两校将首先在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工商管理、物流工程等四个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中国科技大学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开设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合肥学院符合培养研究生条件的教师将参与教学、管理和毕业论文指导等项工作。

此外,323日上午,我院又与安徽工业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安徽工业大学校长岑豫皖教授、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林钟高教授、安徽工业大学校办主任戴玉纯、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潘紫微教授、研究生学院副院长苏萍副研究员,我校院长蔡敬民教授、副院长陈啸教授、教务处副处长董强副教授、院办副主任刘樟树参加签字仪式。

 

联盟召开第二次学术报告暨应用化学专业

对口合作会议

 

2010422上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如何认识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及管理措施”学术报告会暨应用化学专业对口合作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宿州学院举行,会议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合肥学院、宿州学院承办。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张庚家,“联盟”第二届执行主席单位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宿州学院党委书记桂和荣、副院长蔡红出席会议。14所“联盟”成员单位教务处处长、应用化学合作系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以及宿州学院科级以上干部和相关专业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联盟”第二届执行主席单位合肥学院副院长陈啸主持。

宿州学院党委书记桂和荣致欢迎词,桂书记在致词中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建立,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联盟”成立以来,切实加强了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次会议的召开,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联盟”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联盟”在安徽省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在安徽崛起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张庚家代表教育厅和高教处发表讲话,在讲话中,张处长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肯定了“联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这是2010年“联盟”第二次探讨应用型高校建设报告会,了解德国应用型科学大学的建设背景、历程、现状,以及人才培养体制及管理措施对我们推进“联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专业对口合作是我省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创举的高级阶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上水平、出成果、显效益的必然选择。会上,张处长还传达了省教育厅李和平副厅长和高教处储常连处长从“目标、路径、保障”等三方面对专业合作建设提出的指导意见,并表示,省教育厅将大力支持“联盟”建设和专业对口合作工作,希望各高校敏锐感知我省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主动把自己的工作、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全省教育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把握安徽高教飞越发展的又一机遇,为安徽高教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随后,合肥学院孙建安博士作了题为《如何认识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及管理措施》的学术报告。他结合自身经历,从中德高教现状比较分析入手,对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应用科学大学运行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培养过程等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陈啸副院长对会议作了总结讲话,他说,联盟举行系列学术讲座,主要是为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让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大的空间去思考“联盟”建设,要认真贯彻各级领导对“联盟”工作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今天,通过孙建安博士的报告,使我们对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会后,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实际,把“联盟”工作与我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战略统一起来,积极构建本土化、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

报告会后,与会人员分组讨论,教务处长组由合肥学院教务处处长魏朱宝主持,就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和课程设置、实践实习、评价机制等同孙建安博士进一步深入交流。应用化学专业对口合作组由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高贵珍主任主持,商讨并落实了应用化学专业合作交流的具体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核心课程建设等。

另悉,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孟二冬纪念馆,大家被孟二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将以孟二冬为榜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我院首次参加英语专业八级口试成绩喜人

 

近日,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结果公布,我院外语系共有5706级英语专业学生参与此次考试,其中李越等三名同学获良好,占参考人数的5.3%32名同学达到合格,占参考人数的56.1%

据悉,专八口试在每年12月份举行,采用人机考试形式,考试分三部分,分别为英译汉,汉译英,以及三分钟即兴演讲。考试时长在半小时左右。此次考试全国高校共有9653名考生参加,我院外语系是首次组织学生参与专八口试。专八口试证书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深受就业单位的青睐。在今后,我系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组织更多的同学参与专八口试,并强化专业教师的考前指导,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0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