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昊应邀在“善思讲坛”作题为《浅谈国际中文教育教师素养的质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文化与旅游学院区域性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旨在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专业建设,凝聚跨学院培养合力。文旅学院副院长张体云、外国语学院和文化与旅游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陈红燕教授主持。
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展现了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的蓬勃发展态势,系统梳理了该领域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的名称演进与内涵深化,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并重的核心理念。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曹昊副院长分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阶段:“启蒙期”“成长期”和“提高期”,并总结四大成长要素:外源性优势、教学过程优势、个人能力优势以及意识转变。他指出,优秀的国际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更要培养持续成长的内驱力、自我规划的自主力与创新教学的创造力。
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学生们结合学习与实践踊跃提问,曹昊副院长逐一细致解答。他鼓励学生们夯实语言本体知识的同时,主动培养文化比较视野,提升将中国文化转化为可感、可知文化符号的能力。同时,他建议导师们加强跨院系合作,整合外语与文旅学科优势,共同打造合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模式。
此次讲座作为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专业建设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对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外国语学院将整合多语种教学的专业优势,大力发挥语言根基筑牢者、跨文化能力培育者的核心作用,着力推动合肥大学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稿:李菲菲 初审:方芳 复审:李洁 终审:罗会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