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毛姐的故事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座落在安徽肥东县撮镇瑶岗村,是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配合理论教学,每学期我都带学生们前去参观,深受教育。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徐向前、栗裕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他们平易近人。关心人民疾苦、廉洁奉公,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的高尚情操,仍留在瑶岗父老乡亲的脑海中。陈列的许多图片、文物深深教育、激励代代后来人。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渡江战役女英雄马毛姐的动人故事,她的事迹闪耀着“渡江精神”的光彩。
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马家坝村。淮海战役之后,1949年2月,解放军来到马毛姐的家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让年仅14岁的马毛姐激情满怀。她划上自家的木船,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渡江战役突击队。
1949年4月20日夜晚,马毛姐和哥哥划着家中的船来到铜陵对岸的大阳洲头。第一个跳上船,被一名解放军拦住了:“小姑娘,渡江作战很危险,你不行,下去!”马毛姐趁解放军转身不备,突然又跳上船说:“我不怕死,我会掌舵,我会划水。”随即拿起摇橹划船前行。夜空下,敌人密集的炮火迎面射来,子弹从身边呼啸而过,她全然不顾,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向南岸划行。她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船上第一批解放军突击队员安全送到对岸。突然,一名解放军战士负伤落水了,她奋不顾身跳入江中把解放军战士救上船,又奋力划船,第一个把船靠上了铜陵一个叫东风泡的南岸。敌人在碉堡里用机枪阻击上岸的解放军前进。马毛姐熟悉地形,自告奋勇地领着两名爆破手炸毁了敌人的碉堡。在返回北岸时,她和哥哥又从江中救起了几名落水人员。
那一晚,马毛姐兄妹俩横渡长江往返6趟,她自己也负伤了。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右肘,顾不上包扎,咬着牙拼命划桨,先后运送了3船解放军到达长江南岸。渡江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授予马毛姐“渡江特等英雄”光荣称号。
1951年,马毛姐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在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陪同毛主席看望全国各路英雄。当走到安徽团餐桌前,总理指着一位小姑娘说:她是渡江战役特等英雄。引起主席极大关注,高兴地邀请她到家中作客。
10月4日,马毛姐应邀到中南海毛主席家里共进晚餐,两个女儿李敏、李讷也在。主席问:“你叫什么名字?”马毛姐摇摇头说:“不知道,村里人都叫我小马姐”。主席点点头说:“啊!你姓马,愿意留在我家吗?”马毛姐不知所措,来不及回答。毛主席笑着说:“我给你取个名字,叫马毛姐好吗?”马毛姐点点头。随后,主席又让她讲述参加渡江战役的经过。边听边点头,称赞她勇敢顽强,精神可嘉。自此,毛主席把她留在中南海,让警卫战士教她识字,在附近小学插班上二年级,并办理了出入中南海的通行证。
16岁的女娃上小学二年级,学习仍很吃力。在中南海吃住条件虽然好,但马毛姐思乡心切,执意要求返回家乡。临行前,毛主席送她一个本子、一支笔。在本子上写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主席还让工作人员给马毛姐买了两套衣服。马毛姐舍不得穿,把笔记本、笔、中南海通行证和衣服珍藏在箱子里。可惜,1954年家乡爆发大洪水,在逃水难时箱子丢失了。为此,她哭了好几天。不过,参加国庆观礼的邀请证还完好地存放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里。
如今,81岁高龄的马毛姐早已离休,在合肥市安度幸福的晚年。
侯廷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