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类灵魂工程师 不当教书匠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3-11浏览次数:375

关工委    侯廷骝

报载: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学生们经常会与老校长范绪箕不期而遇。这位102岁老者每天仍坚持上班。早晨8点,他准时到办公室,工作到下午3点钟。在教育、科研岗位上教书育人,忠于职守。这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实乃为教师之楷模。

今天,世界多元化和各种思想观念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涌进大学校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大学师生。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情况与以往不同,灌输式、惩戒式的教育已经不管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在教师岗位上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在课堂、校园经常散布一些杂音与奇谈怪论。另外,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课桌下看手机或其它类书籍时视而不见,不加制止;还有的教师下课铃声一响,夹着教案立即扬长而去;评试卷、批改作业只顾打分,很少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行为不闻不问,认为思想教育是党支部、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与己无关。做一点工作争课时、要工作量、要待遇。凡此种种,反映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背道而驰,更无法与102岁范绪箕教育老前辈相比。这样的教师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与“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称号格格不入。

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反映个人形象,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影响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针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也包括高校教师。2011年底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执业行为等提出了统一标准和具体要求。对于加强高校教师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感,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该认真加以贯彻落实。通过教学改革和教育实践,在与学生亲密接触和互动交流中,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