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合肥大学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 的通知
发布人:党务公开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10











党委〔20241



关于印发《合肥大学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

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各基层党组织:

现将《合肥大学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合肥学委员会

2024313


合肥学党委办公室2024315日印发




合肥大学2024党政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合肥大学建设的开局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聚焦“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厚基础、强特色、增体量、提质量”,打造服务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中德教育合作的重要基地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高地,当好应用型高校“第一方阵排头兵”,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33项工作:

一、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围绕中心抓党建的质量

1.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意见》,健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并完善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培训等学习制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质量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2.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抓好成果转化,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政治标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持续强化政治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等民主决策制度,持续规范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的议事决策程序。

3.坚持不懈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创优。落实落细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构建党建发展融合机制。持续做好支部标准化建设、“一院一品”建设、“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建设、星级支部创评等工作,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党建“双创”工作体系,打造党建“国字号”品牌。重视高知群体党员发展和团员推优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4.持之以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围绕事业需求,按照“忠专实”“勤正廉”要求,建立健全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落实干部能上能下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和使用,更新完善年轻干部库建设。做好干部挂职锻炼和选调生报考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加大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力度,在干部重要事项管理上突出重点、精准科学。

5.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完善工作体系。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定期开展政治生态综合分析研判。抓好集中性纪律教育。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高质量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开展第七轮巡察工作,巡察3个直属党支部实施校内第五、六轮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加强纪巡、纪审联动,发挥监督合力认真做好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运用“四种形态”,从严监督执纪并做好闭环管理。巩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打造纪检监察铁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省实施细则,突出师生身边作风问题整治,进一步纠“四风”树新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师生满意机关。完善“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打造校领导班子、职能部门、院系立体工作格局。

6.锲而不舍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校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增强工作合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状况全面摸排和风险化解工作,做好意识形态研判报告上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教材选用管理,确保马工程重点教材覆盖率、使用率为100%。严格执行各类形势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落实校园网信息发布“三审”制度,加强“两微一端”官方帐号管理。“一生一策”做好宗教信仰的排查和引导管理工作,有效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7.围绕大局做优统战群团工作。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党外干部代表培养选拔,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做好校知联会换届工作,推动校侨联、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按章程开展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激发各类学生组织活力。深化实施青马工程,加强团员教育管理和团干队伍建设。加强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建设,发挥教代会、工会、学代会等在办学治校中的作用。做好离退休工作,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力所能及地为老同志尽份力、办实事。

二、聚焦提高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特色化发展的质量

8.科学制定合肥大学发展规划。立足新起点,结合“十四五”规划,凝练办学经验和特色,明确学校新阶段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校党委“厚基础、强特色、增体量、提质量”要求,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位建设”原则,积极拓展新的办学空间。

9.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面向全球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大众学院等专业建设多渠道引进各类人才全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60名以上。结合教师节40周年总结表彰活动,选树先进典型,持续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健全教师能力发展制度体系,组织申报、参评各类人才项目与计划,支持教师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开展“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提升“双能型”教师比例和专业化水平。

10.加大学科学位点建设力度。坚持资源集聚、政策集成、力量集中原则,有序推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遴选2-3个学科作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学科,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到2026年,1个学科达到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点申请条件。申报食品与营养、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和设计等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行业)需求的硕士学位点5个,加强高峰培育学科建设,持续打造优势学科3-5个。打破学科壁垒,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实现校内交叉联合培养。积极参与共建安徽(合肥)高等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领域联合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现工科硕士在校生占比持续保持在80%以上。

11.加大有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推进力度。召开全校科研工作大会,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需求,集中力量凝特色研究方向,深入推进已有省部级平台建设,组建6-8支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全年纵向项目数量稳定增长,横向项目到账总经费3000万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0件以上。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三类)项目6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项以上。

12.做优做强大众学院。完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新增本科生、研究生500名以上。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一体化推进大众学院内涵建设。与大众集团共建工程能力培训中心,服务安徽汽车企业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完成大众学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工作,做好总结推广,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合肥品牌。

13.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轨道交通等现有产业学院建设,力争建成文旅、工业设计等若干新的产业学院。成立产业工程师学院,开展工程师培养改革,赋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人才培养。

14.加大高端智库建设力度。贯彻落实教育部“推进长三角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应用型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可借鉴可推广实践范例。积极参与合肥产业研究院各项工作,助力打造全国一流产业高端智库。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平台,发挥“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巢湖研究院”“房地产研究所”等平台的作用,建设好文化旅游、国别研究、政策咨询等智库资源。

三、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

15.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持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研究和阐释等工作,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打造一批示范课。积极组织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类赛事,举办第届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和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探索思政课考试评价方式改革,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做好“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立项工作。常态化开展班级思政委员培训“六个一”工程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好辅导员之家,办好辅导员沙龙,打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

16.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将思想统一到审核评估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把审核评估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7.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在专业结构上精准布局,在专业质量上精益求精。落实《关于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走深走实的若干举措》要求,完善专业与产业联动机制,新设专业1个,撤销专业7个,改造传统专业9个,实现服务我省战新产业专业数占在招专业比达72.6%的目标。

18.推动招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建立完善“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协同发力。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招生宣传格局,稳步提高生源质量。深入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大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服务保障等工作力度。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确保毕业生留皖率、留肥率在战新产业就业率等就业质量持续上升,继续稳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19.加强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文科专业认证申请,高标准完成通信工程专业专家考察。狠抓一流课程“建、用、学、管”,加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建设与优秀案例的应用推广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快智慧课堂、智慧教育平台和教师数字化能力建设。强化教学督导和反馈,按时保质做好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监测采集工作。完善实验室项目库建设,提升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效率。开展实验项目类型和实验学时认定,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个以上。修订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体育、美育投入力度,落实“五育并举”举措。完成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再认证工作。依托激励、项目、成果、平台等驱动模式,推进科研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

20.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水平。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强化创业创新动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12-16学分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完成不少于4门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健全创业导师管理制度,优化创业师资结构。加强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和团队建设,重点培育A类等影响力大的竞赛,提升竞赛整体水平。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吸引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在数量上达到30家。

21.加强学生日常服务管理。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落实落细“一线规则”。持续构建心理育人六大体系,加大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和学生社区心灵驿站建设,制定《班级心理委员及寝室心理联络员职责规定》,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精准资助,强化监督考核,树立励志典型。以国旗护卫队、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宣传月(征兵宣传月)活动等为重要抓手,实现国防教育全覆盖、常态化,高质量完成征兵、退伍等保障工作。

四、聚焦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质量

22.高质量承办友好省州四十周年活动。提升教育服务对外开放水平,认真筹备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访问活动举办以“深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持续引领双元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举办德国学生春令营、工业设计WORKSHOP和夏令营活动,邀请下萨克森州的德国学生来校交流、参访园博园和省州友好合作展。

23.拓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举办第四届长三角双元制国际合作研讨会,加强中德在线开放学习平台等平台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开展因公出访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举办第十顺天乡杯韩语演讲大赛、第九届合肥大学杯汉语演讲大赛,拓展与日本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24.深化中外合作办学。落实2023年省领导出访英国项目成果,推进与德比大学务实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与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成员高校的合作2所国外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与2所高校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积极培养国际化、开放式人才。

25.加强孔子学院规范管理。整合对德交流机构和力量,注重孔子学院院长、教师、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落实与中德方院长、教师定期沟通机制。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完善孔子学院管理制度,对现有管理文件进行修订完善,严格落实《孔子学院资金管理办法》,推动孔子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聚焦强化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保障的质量

26.持续深化管理改革。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法治教育能力水平,持续做好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章程修订工作,做好配套制度“立改废”和规范文件审查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效力。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持续深化职称评审改革,优化绩效分配方案。

27.持续提升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水平。坚持开源节流,加强资金筹措、预算管理和项目库建设,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资金投入保障水平。完善内控机制和部门协同机制,持续落实财务“放管服”政策。强化国有资产及采购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高效规范完成采购工作。加强资产及采购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推进房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公房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开展房产清查及资产清查,依规推进资产报废处置,统筹盘活低效闲置资产。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做好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修缮工程审计,注重审计整改督查,提升内审工作质效。

28.持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市政府对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基础设施项目的财政支持。确保大学生活动中心上半年投入使用。完成留学生公寓1416号楼改造及二期部分学生宿舍维修;完成设计创意产业和建筑与交通工程实验实训平台消防系统移交;完成道路提升及运动场雨棚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协调市财政局落实校园水电管网项目建设资金,根据资金落实情况适时重启招标、开工建设;申报雨污水管网维修项目立项。统筹推进“智慧合大”建设,争取市公益性项目、银校合作项目投入,提升校园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能力。完善业务系统,推进“网上办事大厅”流程建设,扎实做好公共数据治理、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29.持续加强“三馆”建设。注重校史资料收集,统筹现有资源,力争完成校史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丰富馆藏文献资源,优化构造和室内环境,谋划新增阅览室空间,构建团队研讨室,开展深层次信息参考服务,浓郁书香氛围。坚持党管档案、依法管档,落实档案馆建设人才、资金保障,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履行好市直档案协作组第十七组组长单位职责。

30.持续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英模·大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学子”等先进事迹征集、评选、宣讲活动。广泛组织主题鲜明、内容向上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文化节,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徽风皖韵进高校”等活动,打造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品牌。大力营造特色院系文化和学术氛围。加强校史宣传教育,完善校歌、道路命名等学校形象、标识体系。

31.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民声呼应”和调度督导机制,做好校领导接待日等工作,有效快捷回应解决问题。注重绿色校园建设,营造节水节能、文明卫生校园环境。规范后勤聘用人员的引进、培养和工资待遇制度,持续提升物业管理、食堂餐饮、交通保障、医疗服务等后勤服务水平,促进后勤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发展汇集各方之智、发挥各方之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教职员工,推动教职员工收入稳中有升,保障落实各项福利待遇,不断增强幸福感、归属感。

32.持续打造平安校园。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保密意识,筑牢保密防线。加强与公安部门为民警务站警务协作,建立治安巡逻、安全监控、消防报警等系统,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通过开展消防、反传销、防电诈、防暴恐等各类安全法制教育及应急演练,规范校园电动车、实验室、学生宿舍等的安全管理。提高师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持续打造平安校园。

33.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扎实做好定点帮扶泗县工作,深化与石台县等的合作。深入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提升语言文字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管理,加强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研究。2024全国大学生壁球锦标赛及2024年世界大学生壁球锦标赛选拔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积极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志愿服务。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