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85


911-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吉林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我校发展规划处宋海峰、赵恒志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现场

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学会副会长李家俊,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炜,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洪彬,学会监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书记孙维杰,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会副会长邬大光,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吉林省总督学岳强,吉林省纪委省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关忠诚,吉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陈希哲,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青川、一级巡视员战高峰,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等领导出席论坛。来自吉林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全国近两百所高校校领导、规划处、教务处等相关负责同志共计6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姜恩来、孙维杰、王利锋、姜治莹先后主持。

姜治莹致辞

论坛开幕式上,姜治莹代表吉林大学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既是凝聚高等教育共识、汇聚高等教育合力的务实之举,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第一时间、第一速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正当其时,正逢其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东北基地在吉大落地启动,必将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高等教育的强大力量,提振吉大师生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心。吉林大学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激扬奋斗之志,凝聚奋发之力,接续奋进之行,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吉大力量。

李家俊致辞

李家俊代表学会致辞。他表示,高等教育要把握战略定位、发挥龙头作用;要坚守教育规律、培养一流人才;要坚定教育自信、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东北基地的正式启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答强国建设,高教何为时代之问的重要举措。

 张洪彬致辞

张洪彬代表吉林省教育厅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振兴座谈会的实际行动,是落实关于加大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的具体举措。吉林有66所高校,其中,3双一流学校,13双一流学科,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居全国前列。吉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大学,是吉林振兴突破的底气和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东北基地的落成必将赋能吉大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创新,促进吉林高等教育在国内外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启动仪式

论坛开幕式上,杜玉波、姜治莹、李家俊、张希、张洪彬、孙维杰、王利锋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东北基地启动揭牌。基地以服务高校高质量发展、助推教师队伍创新发展、助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为己任,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国教育系统和行业企业管理干部、骨干教师等,开展专业化、定制化培训和精准化咨询服务,更好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支持东北经济社会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杜玉波作报告


开幕式后,杜玉波以教育强国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题作报告,介绍了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他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更好的时期,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教育力量。

 

张希作报告

张希以关于教学、科研的一点思考为题作报告。他指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在党的领导下,靠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学生,并以一流的管理作保障。吉林大学在70余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他表示,教师是以德育德的职业,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科技创新要能坐得住冷板凳,不盲目追逐热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遵守科学伦理道德。

 

 谢维和作报告

谢维和以靠得住:强国建设中大学的责任为题作报告。他从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的角度,提出高校要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真正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成为强国建设靠得住的力量,对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邬大光作报告

邬大光以大学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大学治理的现状,分析了教育强国背景下重新认识大学活动的内涵,并提出重新认识大学治理,给出了重建大学治理体系的思路。他认为,知识开放的时代,大学的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学的改革发展不再是象牙塔内部的自娱自乐,而是要立足时代发展、面向社会需要,打开大学的大门,跳出过去就教育谈教育的模式,联通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李家俊作报告

李家俊以新工科建设:改革与创新为题作报告,分析了工程教育的时代意义,介绍了我国新工科建设进展情况,剖析了天津大学以天大方案为指导的多层面全方位新工科改革、举措和实践成果,提出了深化改革新工科建设建议。

 

 张炜作报告

张炜以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为题作报告。他从规模、结构、效益、公平、开放五个方面总结分析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成就。利用文献、概念、英译变化、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指标测度分析,论证了高等教育绝对规模的优势与相对规模的差距。他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全面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孙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