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园系列报道之三:数据交流“万事通”--行业内首创CSC公共语义转换器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5-06-16浏览次数:778

一个部署在公共网络空间的跨领域的、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将过去“一对一”的模式变成“多对多”的模式,无需事先人工协商数据项语义,也无需开发共享服务程序,一个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CSC公共语义转换器。

由我校计科系张家锐老师指导,聂竹学、李超、李小龙和黄蓉四人组成的团队以“CSC公共语义转换器”的作品成功获得安徽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数据交换的平台

“我们认识到现有数据交换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数据交换市场对数据交换的高强度的需求性而开发研制的。我们四个人来自不同的专业,根据第二课堂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走到了一起。”聂竹学说到。

“传统的数据交换方法十分繁琐,在交换之前的人工约定和构建中间件的过程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无形的增加了经济成本。我们研发的公共语义转换器是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它能使接入平台内的数据库之间进行随机数据交换。数据库之间通过平台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数据交换。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它能更好的提高数据运行效率,降低经济成本,这在数据时代的今天,是贴合市场需求的。”转换器研发人之一的李超介绍到。

公共语义转换器像是一个桥梁,它能够将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领域联通起来,将同一个事物在不同领域中进行转换,使之高效快速的适用于各个领域中,换言之即数据库原理之间的自主交流。聂竹学率领的团队四人所创造发明的CSC公共语义转换器是行业内首创的,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它更是能部署在公共网络空间(企业内部网络、单位内部局域网、行业专网、政务内外网、政务专网、互联网等)的跨领域的、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运用范围十分广泛。

数据库安全的盾牌

公共语义转换器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它的使用需要有专门的配套的使用权限,在两个或以上的数据库交流之前,应该得到相互的认可和允许,才能正常运营。而且在运行过程具有极好的密闭性,这能够更好的保护产业的信息和隐私。

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交换它的安全隐患更少,更能保障企事业单位的机密事宜。李超自豪地说:“在随机试验过程中,目前得到的CSC具有百分百的语义转换率和语义正确率。它还具有只与计算资源有关的转换效率、随机的交换模式、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的强大性能。研制这个项目耗时近半年,每个人都牺牲掉了自己的假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在看到试验后的显著效果,还是感到很开心的,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研究过程中,学习了很多知识,一步步摸索而来,就是一股敢想敢做的信念让我们努力坚持下去。”

市场运用前景广

公共语义转换器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软件平台,可以跨领域、跨平台的为用户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所以它可以用类似“支付宝”的方式来运营,在用户需要使用时,公共语义转换器就可以提供接口供用户使用。客户使用者的范围也很广阔,包含各级政府机关、企业集团、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

“采用CSC公共语义转换器,使用随机数据交换方法无需建设成本,只有使用成本,这对于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十分有利的,能够大幅度的节约建设成本。”他们团队认为,在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数据交换要求时,公共语义转换器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有着非常明显的市场优势。

对于CSC的未来研究,聂竹学进一步向我们介绍道,“我们注重的是优化随机数据交换过程和探索以事务为线索的协同交换。等到投入到市场运营之后才能更透彻的进一步分析它的不足,继而更好地改进。”(宣传部  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叶鑫鑫/文徐悦/图  指导教师:汪文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