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来我院数学与物理系调研
为了更好地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月27日,滁州学院数学系主任马阳明、党总支书记余志朝带领该系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秘书等系部党政人员来我院数学与物理系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改调研活动。数理系主任陈秀、党总支副书记闫继红、系副主任段敏等在南艳湖校区与滁州学院马阳明等一行进行了相互交流。
当天上午,宾主双方在南艳湖校区行政楼举行了座谈。见面之初,滁州学院数学系主任马阳明就笑着说道:“鉴于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是慕名而来呀!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能从贵系取得‘真经’,同时也对你们的帮助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此数理系陈秀主任说:“我们仍然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实施阶段,只是我们学院在教学改革这块起步的得要早一点,暂时走在改革的前沿,相信双方共同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多改革的思维火花。”座谈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轻松的见面氛围中展开讨论。
陈主任首先从系部概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她介绍说,我院数学与物理系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思路符合学院“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块选修课、素质教育课、第二课堂六个教学改革平台。陈主任还强调,我们的改革体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老师教要有针对性,要从传统的学科方向逐步转变为专业导向;而学生的学要有应用性,要提倡案例教学,要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在谈到公共教学课改革时,陈主任特别指出,我们大学数学教研室根据各系专业特点,不断深入相关系部展开调研,为公共课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面对马阳明主任关于教学实践改革的提问,陈主任说,学院实行学期8变9,增加认知实习学期,我系是从2006级学生开始的,在总结去年实习情况的基础上,数理系对2007级学生的认知实习活动做了更加详细的安排。另外TA制、数学建模、第二课堂、名师导学等活动的相继出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我院还要求教师到企业、学校等机构进行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再学习,这点赢得了马阳明、余志朝等人的一致赞同。
座谈会上,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闫继红就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介绍。她将学生管理工作归纳为新生入学教育、常规工作管理、大型活动建设、考风考纪整顿、贫困学生资助、毕业学生就业等内容。在交流完前五项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后,闫书记明确指出就业工作是数理系现今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系部压力大,希望滁州学院数学系能介绍一些经验。对此,余志朝书记表示,就业工作关键:一是利用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为就业基地的建设打基础,使毕业生有更加广泛的就业渠道可供选择。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先进作用,鼓励这部分同学先就业,然后再带动身边的一批同学就业,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滁州学院数学系主任马阳明在听取完陈主任等人的介绍后说道:“滁州学院数学系同合肥学院数理系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模式等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双方的工作经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从陈主任和闫书记的讲话中也感觉到,你们学院教学改革起步早,亮点多,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作为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教学目的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我们起步晚,经验少,所以我们经常组织人员到各高校进行学习调研活动,同时学校本身为了促进教师的教改工作,也会定期组织人员到学生中对一线教师进行调研和考察,这与你们的网上评教制度是相类似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双方还能进一步交流,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据悉,27日下午,马阳明、余志朝一行还参观了我院数学与物理系的各个专业教研室,认真研读了数理系的课程教学大纲,并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对口交流活动。(数理系通讯员 余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