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暨安徽省“尔雅”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决赛于7月16日在合肥学院举行。经过激烈地角逐,最终有33支队伍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66支队伍获得二等奖。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张佐教授及委员会委员张小刚教授,飞思卡尔中国区汽车电子销售经理康晓敦,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学院院长黄景荣教授,安徽组委会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吴晔教授,我院纪委书记洪家友,电子系主任谭敏等出席闭幕式。
在为期2天的比赛中,各代表队依次登场厮杀,将己队设计制作的智能汽车定位在起跑线并启动,智能汽车在复杂、多变、蜿蜒的赛道上奔跑。在16日决赛赛场上共设2个赛道,电磁组和摄像头组共用一个赛道,光电组单独一个赛道。电磁组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而摄像头组则利用的是摄像头的传感器。区别于电磁组和摄像头组的赛车,光电组的赛车只有两个轮子,出发方式为直立行驶,这些智能车要依靠光感应设备,在赛道上探索前路,到达指定地点。
各类参赛汽车通过摄像头、电磁感应器或光电反射辨识跑道特征自主识别赛道情况,做出拐弯、加速、减速等应变措施,力求达到最快速度。赛道上也时不时有车模冲出赛道,还有的车在十字路口转了向,真是“惊心动魄”,不过,稳健地跑完全程的也大有“车”在,精彩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欢呼。最终,比赛决出了获得光电组、电磁组、摄像头组的各奖项名次。
洪家友在闭幕辞中对各获奖队员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为比赛辛勤工作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们表示感谢。他指出,各参赛队伍以其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综合素质。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据悉,我院共有七支代表队参赛,代表队本着“争优异成绩,结校际友谊”的宗旨,积极参与赛事活动,赛出了风格和友谊,取得了不错战绩,获得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参赛各队对我院组织工作、服务工作、保障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来自安徽科技学院的参赛者杨培朋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来到合肥,合肥学院也是来到合肥的第一站。让他印象深刻不仅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很美味,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和学校的保障工作也很好。安徽大学卢张俊所在的“速度与激情”队在电磁组中的比赛获得优秀的成绩,他表示学校志愿者的服务很周到,是他们比赛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本次竞赛负责人谭敏老师说:“该比赛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意性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创新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经过几届的参赛情况说明了此赛不但提高了学生参加实践创新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爱科技的热情,加强团队意识”。
历年来,合肥学院积极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安徽省第三届“炜煌”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合肥学院6支队伍参赛其中5支队伍荣获一等奖,1支队伍荣获全国大学生第五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总决赛二等奖;2011年安徽省第四届“炜煌”杯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合肥学院5支队伍获一等奖,2支队伍获全国大学生第六届“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宣传部 院新闻中心记者 朵增月 姜方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