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增权、副秘书长高晓光、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五室主任孟伟巍来我院南艳湖校区二期,视察我院开学工作。杨增权首先来到二期主教楼,看到老师们饱满的上课热情和学生们认真听课的情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在走访各教学单位时,杨增权亲切向大家问好,仔细询问了开学工作,关照大家,如果有什么困难,市委市政府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大家解决,让大家有个好的环境和心情全身心为社会培养人才。被看望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激动,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给予合肥学院这么好的办学条件,现在不仅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先进,而且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计科系袁暋主任说,现在计科系每个教研室都有独立的办公空间,便于老师之间交流和学习。计科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比较多,过去教室紧张,场地又小,往往是几个团队挤在一个教室开展创新活动,现在好了,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团队,提升同学们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一线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化工系学生张宝山兴奋地跟领导汇报,“我们寝室的条件太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桌子,还有阳台,寝室门一开,就有徐徐的风。”“我要带我爸妈来看看,这就是我的大学”。杨增权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重视办学,社会关心办学,你们也应该担当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为民族崛起、国家强盛好好读书。同学们一致表示,将好好学习,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希望。
蔡院长代表学院向杨增权汇报了我院搬迁工作、新学期开学工作和承办亚洲轮滑赛准备情况。蔡院长说,为了保证新学期按时在新校区正常开学和按期向科大交付黄山路校区,我院6月份就召开了全院搬迁动员大会,学院和各二级机构都制定了搬迁方案,把搬迁工作细化到每个时间节点、责任到每个人。合肥学院全体教职工放弃了正常的休息时间,遵循着安全、有序、教学优先与节俭高效的原则,克服酷暑,连续奋战,如期圆满完成了搬迁任务。新校区目前入住11000余学生,今天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顺利完成教学任务635节课次。陈啸副院长汇报了我院部分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开学和2012年本科生、研究生招生情况。
杨增权视察校园和听完汇报后,用“面貌一新,令人振奋”表达了对合肥学院建设工作的肯定。杨增权说,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一地办学,学院办学硬件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具备了国内一流大学的硬件条件。杨增权希望学院要进一步加强高标准校园建设,打造成风景优美,流连忘返的校园环境;加强软件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出击,寻找抓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地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合肥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杨增权在讲话中还要求学院做好新生开学准备工作,尤其是绿色通道,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杨增权对我院承办的亚洲滑轮赛准备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合肥学院有大赛承办经验,有能力、也有信心办好亚洲轮滑赛。
杨增权在接受合肥电视台采访时说,合肥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管理科学,人才培养质量高,市委市政府支持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期待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也有信心支持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将来的合肥学院会更加精彩,将成为莘莘学子企盼求学的地方,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
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在2012年8月整体搬迁到南艳湖校区,黄山路校区将移交给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的搬迁,不仅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对中国科技大学办学的支持,对建设科技城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合肥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和地方服务能力的大力支持。
合肥学院是合肥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在专业设置上,加强与城市互动,设置了服务合肥八大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2012年合肥学院申报批准的交通工程就是为合肥特大城市交通建设服务的。合肥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届毕业生近80%都在安徽工作,70%左右在合肥工作。据统计,合肥学院每届毕业生在合肥两大经济开发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工作的就有1000余名。
合肥学院还利用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为地方社会引进外智和外资。安徽德国中心、安徽韩国中心、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分别在合肥学院成立。合肥学院2位外教获得国家友谊奖,9位外教获得黄山友谊奖。合肥学院为大陆轮胎、奚韦德有限公司等落户合肥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增权视察校园和听完汇报后,用“面貌一新,令人振奋”表达了对合肥学院建设工作的肯定。杨增权说,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一地办学,学院办学硬件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具备了国内一流大学的硬件条件。杨增权希望学院要进一步加强高标准校园建设,打造成风景优美,流连忘返的校园环境;加强软件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出击,寻找抓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地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合肥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杨增权在讲话中还要求学院做好新生开学准备工作,尤其是绿色通道,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杨增权对我院承办的亚洲滑轮赛准备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合肥学院有大赛承办经验,有能力、也有信心办好亚洲轮滑赛。
杨增权在接受合肥电视台采访时说,合肥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管理科学,人才培养质量高,市委市政府支持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期待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也有信心支持合肥学院建设成合肥大学。将来的合肥学院会更加精彩,将成为莘莘学子企盼求学的地方,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
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在2012年8月整体搬迁到南艳湖校区,黄山路校区将移交给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的搬迁,不仅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对中国科技大学办学的支持,对建设科技城的有力举措,也是对合肥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和地方服务能力的大力支持。
合肥学院是合肥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在专业设置上,加强与城市互动,设置了服务合肥八大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2012年合肥学院申报批准的交通工程就是为合肥特大城市交通建设服务的。合肥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每届毕业生近80%都在安徽工作,70%左右在合肥工作。据统计,合肥学院每届毕业生在合肥两大经济开发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工作的就有1000余名。
合肥学院还利用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为地方社会引进外智和外资。安徽德国中心、安徽韩国中心、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分别在合肥学院成立。合肥学院2位外教获得国家友谊奖,9位外教获得黄山友谊奖。合肥学院为大陆轮胎、奚韦德有限公司等落户合肥作出了积极贡献。
院领导蔡敬民、郑永红、陈啸、洪家友和院办、教务处、宣传部负责人陪同视察。(宣传部)

杨市长指导校园建设

杨市长视察教室装饰情况

杨市长看望老师

杨市长与学生亲切交流

杨市长接受媒体采访

蔡院长接受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