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在我院隆重举行
存在,新青年们的微时代。11月18日,由我院主办的以“微时代”为主题的第九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我院二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省内50余所高校以及我院各系300余名大学生记者齐聚于此。我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洪家友,安徽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张庚家,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青年报社总编辑汪小雅、副总编辑马振宇,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刘存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忠亮,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等高校宣传部部长以及我院学生处处长董承军、团委副书记朱涛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白义香主持。
开幕式上,我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洪家友致开幕词,安徽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处处长张庚家、安徽青年报社总编辑汪小雅分别发表了讲话。洪家友在开幕辞中表示,论坛的举办不仅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德育格局”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了解世界、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广阔平台和精彩舞台。此外,他对我院学生记者在校园搬迁、第十五届亚洲轮滑锦标赛等各项工作中的表现作了充分的肯定。张庚家认为,大学生记者论坛符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精神。论坛在九年的筹办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安徽省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青年报社总编辑汪小雅希望学生记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读书、积累知识,提升眼界。随后,他还对安徽青年报《大学生周刊》的发展状况予以介绍,并预祝本次大学生记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接着,出席嘉宾依次为第五届“安徽高校十佳校园记者”、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校园“好新闻奖”获得者、论坛“微时代”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奖者、安徽青年报《大学生周刊》“双十佳”颁奖。
“微时代”主题征文获奖代表滁州学院鲁志东和2012年度安徽青年报《大学生周刊》“十佳”学生记者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夏珂同学分别上台发表讲话。
下午,各高校代表齐聚我院行政楼一楼东会议室参加高校代表座谈会,畅谈“微时代”下的校园传媒发展。座谈会现场气氛融洽,讨论热烈。
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由我院发起,九年的春华秋实,论坛在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报道校园内外热点话题,促进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加强省内外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论坛组委会的组织协调下,本届论坛深受好评,得到与会嘉宾的普遍认可。
作为一个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策划、组织、实施的品牌活动,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得到了广大社会人士、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院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热心帮助,论坛的成长尤其要感谢安徽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和安徽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的大力支持。2007年,论坛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至2012年,论坛参与高校已突破50所,论坛合作媒体与企业的数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有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企业界人士、高级教师参与论坛交流。
在本届安徽省十佳校园记者评选活动中,组委会共收到来自28所高校的70名候选人材料,评选出了十名优秀校园记者。在本届主题征文和好新闻评选活动中,组委会共收到全省50余所高校提交的各类作品439篇,其中征文类181篇、消息类95篇、通讯类73篇、言论类26篇、摄影类64篇,共评出获奖作品征文类20篇、消息类20篇、通讯类20篇、言论类9篇、摄影类6篇,共计75篇获奖作品。我院获得2012年度安徽青年报《大学生周刊》“十佳”记者站称号。记者团桑亮亮同学获得“校园十佳记者”称号。我院刘意同学《“指尖”上的校园微公益》作品获得征文类一等奖;王洪洁莹作品《中国被文化侵袭 》获得言论类一等奖;吴九琴、陈丹同学的作品《杜耿,且行且珍惜》获得通讯类一等奖;另外我院获得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五项。
本次论坛还开通了“安徽省大学生记者微博墙”。组委会还编印了《我们的校媒路》,回顾了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九年一路走来的辛苦、喜悦和收获。(第九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组委会 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文/朵增月、程向阳 图/徐超 )

与会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奖

与会校园记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