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产业新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转型

——无锡技术学院是如何服务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

无锡技术学院     

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生命力的源泉。200911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截至20107月底,无锡市共签约包括物联网专业园区建设、研发机构、项目开发等方面的项目139项,总投资约111亿元,全市物联网企业达到248家。经过科学预测,到2012年无锡市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2015年将达2500亿元,物联网已成为无锡创新发展的新标志。面对无锡产业转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快速响应,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专门机构,开展市场调研,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热线沟通,通过学校市场部与物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洽谈,通过相关院系与物联网企业开展定向合作,使得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不断深入地开展。

一、服务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发挥学校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整体优势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无锡而言,它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新契机。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多个环节,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大量专门人才。

1.推进专业设置改革,培养物联网企业紧缺高技能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作为一所服务地方制造业、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实现专业设置的渐进淡出,为区域经济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我们服务区域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无锡物联网新兴产业链主要包括区域规划设计、相关元器件制造、信息系统改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售后服务5个环节。其中与学校开设的专业领域相关,能够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的是相关元器件制造、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售后服务3个环节。在深入的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有4个方面的具体需求:一是企业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团队中需要底层助手,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二是企业生产一线需要高技能专门人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生产线上的设备维护维修、工艺实施、班组管理;三是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需要懂专业的人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用户安装、调试、维修与咨询服务;四是在产业政策导向下,一些有资金、有厂房的中小企业开始向物联网转型,由于跨越了技术领域,出现了技术真空,需要学校提供某些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

面对物联网发展难得的机遇,通过细分人才市场,学校及时调整了部分专业的服务面向。如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调整为智能楼宇方向,为智能楼宇物联网系统集成公司提供从事设备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企事业单位的智能楼宇物联网设备提供维护管理高技能专门人才;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调整为物联网系统集成中电子产品的安装、调测、维护方向,为物联网研发机构和系统集成企业,培养从事射频、嵌入式电子新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应用维护、推广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将电子工艺管理专业调整为物联网电子产品生产和工艺管理方向,为物联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管理、生产设备维护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等。

经过企业调研,学校进一步明晰了物联网企业的从业岗位,与无锡科尔华电子、软通动力、美新半导体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与物联网相关的3 个新专业方向:射频技术专业定位于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方向;嵌入式技术专业定位于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技术方向;传感器技术专业定位于物联网中传感器技术方向。

2.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开展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无锡物联网企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紧缺的现状,学校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员工培训,以缓解企业用人之急;另一方面与一批物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物联网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与毕业生工作岗位实际紧密相关。学校与无锡软通动力、美新半导体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射频技术、嵌入式技术、微波技术、3G 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这种借智借力活动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奠定了质量基础。

校企共建物联网工程实训中心,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针对性和职业性。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根据物联网专业课程实训教学要求,与无锡冠杰电子、科尔华电子公司等企业共建射频技术实训室、嵌入式技术(AMR)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逐步形成与物联网产品研制、生产、集成产业链相关联的工程实训中心,培养学生在射频识别、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性工作能力。与此同时,在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参加物联网企业的工作实践。

建设相关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能力。学校一方面引进物联网专业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交流、参加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物联网产品研发工作。为了及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校与江苏蓝深远望、美新半导体公司等企业合作培养物联网专业教师,从而增强专业教师对RFID 产品、传感器产品、嵌入式系统等研发与生产制造的了解,具备部分生产装配线的物联网改造、有关电子生产线物联网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团队教师的执教能力、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二、以共建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为纽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近几年,通过政府引导,学校逐步建立与企业多方面、深层次合作的政产学合作平台。在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和无锡市科技局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先后与无锡市滨湖区科技局,无锡国际科技园管委会、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市阳山镇等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在他们的牵头下,许多中小企业主动上门寻求技术合作,并希望学校教师到他们所在企业去调研、服务。学校是“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秘书长单位,现在工作重点是助推江苏省智能电网的应用和今后发展趋势研究。

学校积极加强同企业、尤其是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承担各类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开展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并协助部分中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电子信息类、电气类、数控类等专业的基础和优势,与无锡市海鹰传感集团、沃尔普通信技术公司、科尔华电子公司等传感器及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起,联合申报并共建了“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学校为依托基地),使之成为集“生产、教学、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平台。该中心在现有实验室、测试中心、机器人研究所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检测、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成果交易、科技信息咨询、培训人才等服务。该中心的建设将助推无锡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为物联网技术应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对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物联网专业“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开发好、建设好物联网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设计并制造新产品、承担研发任务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具备了校企合作的基础性优势。2007 年以来,已成功申获国家专利230余件。其中自动车库系统、自动导引车光学循线传感器等近20项与物联网技术有关。这些专利都是师生在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制作、实训基地建设或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目前已有19 项专利得到转化,转化资金达200 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建物联网应用示范校,为促进感知无锡做贡献

根据物联网技术发展态势, 学校着手围绕物联网系统集成中的关键技术“智能网关技术”开展研究,与无锡美新半导体、科尔华电子、江南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以物联网络节点、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优势技术为依托,准备重点攻克与无线网通讯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相关的技术难题,并结合无锡市物联网示范区建设,创建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校,为促进感知无锡做贡献。

为探索物联网在学校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我们通过学校自筹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现已启动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校”项目,将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集成,建设新型的数字化物联网校园,实现学校师生、设备、教室等资源管理的智能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形成一套学校物联网应用解决示范方案,从而填补校园物联网的空白,为物联网推广创建典型实例,并促进了创新型校园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校”是学校与物联网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围绕传感网相关产业建设具有感知、传输、应用三层架构,集控制中心、安防、楼控、风能、太阳能、水电监控等项目为一体,形成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案例,为学校各相关专业提供物联网教学案例,使师生员工能感知物联网的存在并从中受益,为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为助推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电子信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优势,工程技术中心平台和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社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无锡市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和专项资金引导与支持下,在江苏省教育厅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下,围绕无锡市三年打造物联网千亿级产业高地的实际,通过对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市场细分调研,计划投入2000万元以上专业建设资金,每年为物联网相关专业培养1000名以上高技能专门人才,与50家物联网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开发相关专利60~80项,为无锡地方经济建设和城市转型做出贡献。同时,培育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特色专业,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自《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 作者为无锡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