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成功之道

李青合

    要:美国社区学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占其高等教育系统半壁江山。本文在分析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思想渊源、发展动力、发展活力和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其成功的奥秘,为我国高职高专和社区学院提供借鉴。

关 键 词:美国 社区学院 发展

作者简介:李青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它已发展一百多年仍方兴未艾,成为与传统大学并行不悖的另一高等教育渠道,并占有美国高等教育近半壁江山。探索其成功之道,分析其成功之因,将有益于我国高职高专和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一、 美国社区学院发展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其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低廉的学费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深受美国普通百姓的喜爱,被誉为美国的“人民学院”、“民主的学院”、“美国通往未来的动力”等。它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1901年伊利诺斯州乔利埃特创办了第一所公立的初级学院。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也以直接转入四年制大学三年级继续深造。初级学院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提供转学教育为主。

二战后,由于社区学院以满足所在社区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为其中心任务,大部分初级学院改名为社区学院。由于受《退伍军人权利法》的颁布和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孩子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的影响,二战后的30多年中,社区学院得到了蓬勃发展。1966~1976年公立社区学院的数量增长了82%,从565所增加到1030所,大约一周增加一所;同期学生数的增长更快,从130万上升到大约400万,增长率为200%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经济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社区学院走上了全面改革的道路,通过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及管理方式,使办学功能更加多样化,从而走向了稳步发展的道路。据美国教育部统计,2000年美国高等学校总量为4096所,其中大学2320所,社区学院1776所,占43%2004年有660万学分生,国际学生达7.6万人.全日制学生占39%,平均年龄29岁。女生占57%,男生占43%。社区学院的学生占美国大学生总数的44%

二 、文化传统——社区学院发展的思想渊源

美国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够生根发芽,茁长成长,历经百年的发展仍然生机盎然,其中,美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文化传统。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怀揣着不同梦想的人们来到这片热土而共生共栖,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得以同时存在,从而形成了美国这样兼容性很强的多元文化。在这种多种文化背景下,新的事物、各种教育改革和尝试、不同的教育思潮易于形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自然容易接受与传统大学不同的、注重生存技能培养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社区学院的存在。

2.实用主义思想传统。当英国清教徒们远渡重洋,踏上北美这片神秘的土地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这使他们一开始就注重务实和实用,“有用即真理”。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用主义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俗话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追逐的是“发展、成功、利益、效用”。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詹姆士认为:“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设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据说,富兰克林在向欧洲人描述美国时曾劝告他们说,如果他们仅仅是出身高贵而别无所长的话,就千万别去美国,因为美国人对一个陌生人从来不问他是何等人,而是问他能干些什么。实用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第三任总统汤姆士杰佛逊认为:教育,不但是学院式人文教育,并且也须顾及实用层面。1756年费城学院实施的‘通才教育计划’课程改革 ,标志着实用性课程开始进入学院课程之中······体现了高校课程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在随后的“赠地学院运动”中创造性地提出大学要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思想,开设大量实用性的课程,为当地的工业、农业服务,使直接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第三种职能。伟大的教育家托马斯杰弗逊、杜威等人实用主义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用主义思想在美国已经深入人心,为社区学院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传统。最初的清教徒来到美国就是要摆脱天主教的压迫而寻找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一片新天地。这种思想在《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即人人生而平等”。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宣称:“我们需要一个不遗弃任何人的社会。”而美国的传统大学是为精英设置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很多普通大众就被排斥在高等教育大门之外。这显然与美国崇尚平等的国度不相符,于是呼唤一种收费低廉的、贫民和少数民族都能够上得起的一种教育形式,社区学院刚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同时,社区学院实行的是开门办学,来去自由,教学内容形式多样,也符合美国民众崇尚自由、民主这样一个传统。

三 、扎根社区——社区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社区学院从字面上看,就可以得知它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学院最大的特征就是扎根于社区,从社区中汲取营养,又反哺于社区,这也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1.依靠社区羽翼丰。首先,从社区中充分挖掘生源。社区学院的招生实行开门录取的政策,没有入学考试,凡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入学。同时,由于课程设置及上课时间十分灵活,加上学费低廉,交通便利等优越条件,吸引了大量社区成员前来就读。在社区学院中既有为了节省学费而把社区学院作为跳板,将来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深造的学生,也有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能够尽快地毕业去就业的学生;既有为获得新的技能进行充电的在职生,也有为了消遣而打发时间的老年生及家庭主妇,等等。总之,社区学院想尽各种办法,使有意前来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学习科目。社区中的每位成员都是社区学院的潜在生源。

其次,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社区学院的董事会由社区知名人士担任,并聘请大量社区中精英人士作为系部发展的顾问。他们参与专业论证、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决策,同时,社区学院从当地中学、大学、工厂、企业、退休人员甚至家庭主妇中聘请大量兼职教师,这样,社区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区发展的需求。2003年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所占师资比例为68%,这些兼职教师按任课多少支付薪水,雇佣成本较低,为学院减少了不少开支。

最后,充分利用社区物力、财力资源和条件。“社区学院为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充实,往往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各种条件”。主修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当地不同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的小学、中学、商业机构和各种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教学”。重视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企业为社区学院提供更多的学生实习岗位和教学实习设备。此外,社区学院还大力争取所在社区在财力上的支持,“就全国平均水平来说,社区学院的经费21%是从当地企业、机构等多种渠道得到的经费(Local Funds)。当地居民缴纳的财产税,按一定比例用于社区学院。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当地居民缴纳财产税的60% 用于社区学院”

2.服务社区获好评。一是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社区学院能够充分了解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人才,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这些由社区学院所培养出的人才,由于他们离家比较近,能够稳定地为社区的经济发展服务;社区学院为社区工商企业界提供各种培训项目,通过开展对在职人员进行的各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社区经济发展的后劲;社区学校十分关注社区经济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社区经济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些社区学院还直接参与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工作,例如,位于底特律市郊的马科姆县的社区学院设立了社区研究中心,该中心发表年度经济回顾与预测等报告,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社区学院通过为社区经济生产部门提供各种智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二是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在社区学院庞大的课程体系中,有很多课程是免费向社区成员开放的,例如向社区中的新移民免费提供英语培训项目。部分州的社区学院教育甚至全面实现免费,像美国马塞诸塞州2007年宣布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社区学院免费教育,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学院中的体育场馆、剧场礼堂、图书资料等设施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或收取少量费用,很好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区学院不定时地为所在社区提供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或直接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去,从而使社区学院成为所在社区的一个文化中心。

通过为社区提供广泛的服务,有力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由于社区学院实施开放性的办学形式,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各种职业训练、就业或者转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给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了让他们改变命运的条件,提高了他们解决失业、无家可归、犯罪、孤独和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的能力,利于社区的稳定和繁荣。此外,通过社区学院在社区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形成社区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提高社区成员的道德水平,从而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可以看出,社区学院与所在社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区学院以所在社区为依靠, 很好地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条件,使社区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社区学院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二者在互动中达到共生共荣。

四、 市场运作理念社区学院发展的活力所在

美国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运作的理念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一直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直面市场,按照市场运作的理念去办学。社区学院主要关注生源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和服务市场,根据四大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从而增强其生存能力。“四大市场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他们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社区学院的发展

1.生源市场。社区学院建立之初,最有利的生源市场已经被四年制的学院和大学占去,为了在生源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他们提供平行于四年制学院和大学的一、二年级的转学课程,凭借其低廉的学费这个优势,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家庭阶层中赢得了大量生源;二战后到60 年代末,由于大量退伍军人入学和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高峰的出现,社区学院获得了充足的生源,使其得到快速发展;从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滞涨”,加上越南战争的影响,大量人员失业,社区学院抓住失业人员再培训及民众对职业教育需求的高涨这个有利时机,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从而为其生源提供了保障。80年代中期以后,根据生源市场的变化,社区学院实施了多样化生源策略,如前文所分析,充分挖掘所在社区潜在的生源。近年来,社区学院不断开拓生源市场,由于受“911事件”及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到美国重点大学留学越来越难,而先到社区学院进行学习然后再转到重点大学被国际生看做是一条捷径,美国社区学院已经注意到这个巨大潜在生源市场,纷纷向国外学生抛去绣球,部分学院已经开始招国际生。

2.资金市场。资金是社区学院发展的命脉,为了获取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社区学院时刻洞察资金市场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首先争取政府财政拨款,以往社区学院基本上靠发展规模来赢得政府财政预算的,但近年来,很多州采用了根据社区学院毕业生情况和学生满意度等因素来考核的方法,他们积极配合政府的拨款政策,争取获得最高的财政预算。其次,争取政府提高对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的比例,协助家庭困难学生尽可能获得州和联邦政府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贷款来提供学习费用。另外,积极开展募捐活动,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开展有偿服务项目,获取相应报酬;开展远程教育扩大财源;招收国际生获得境外资金等。

3.劳动力市场。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社区学院的职能,树立 “你需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的思想,形成“我培养的人才,就是你需要的人才”的良性循环。社区学院基本职能有大学转学职能、职业教育职能、补偿教育职能、社区教育职能、普通教育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种职能之间的比例。例如,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区学院转学教育职能逐渐削弱,职业教育职能加强。社区学院主修职业课程的学生占社区学院学生总数的比例1959年为20%1968年为29%70年代后期至1980年大约为70%。到70年代后期,社区学院就变成了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机构。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力技能水平要求的提高,促使社区学院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高薪技术教育课程,并且由培养半熟练劳动力向培养熟练劳动力转变。

4.服务市场。从市场运作的角度看,学生就是社区学院的顾客。社区学院通过完备的学生服务系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以美国圣莫尼卡社区学院学生服务系统为例,该学院组建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咨询队伍,设立转学中心、职业服务中心、美籍非裔学生中心、老年大学项目等个中心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教育、发展、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如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提供特殊的咨询和技术支持。在巩固现有服务市场的同时,社区学院还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市场。例如在传统的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合同培训”,即按企业的需要办学,按企业提出的标准实施培训。再如,近年来,美国中小学面临着教师质量和数量的双重压力,社区学院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服务项目,有利地开拓了服务市场。

五、 政策法规社区学院发展的制度保障

美国社区学院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其保驾护航,这些政策法规是社区学院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起到了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这也是社区学院成功的另一法宝。以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法规进行简要分析。

1862年颁布的《莫利尔法案》可以说是美国职业教育第一法。此法案扩大了公立高等教育的入学渠道,使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以后的社区学院开展技术和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1917通过的《史密斯 --休斯职业教育法》,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最终形成。该法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家依法建立了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另一方面,开创了联邦政府通过经费补助影响各州教育的先例

1944年颁布的《退伍军人权利法》,为那些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二战退伍军人提供财政援助,其中符合规定的退伍军人“都有权在一所得到批准的教育或训练机构,接受教育或训练”。其“教育或训练机构”包括初级学院(社区学院)而很多退伍军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往往选择入学门槛低、学制短、实用性强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作为他们完成高等教育的机构。这样就给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带来了大批生源和经费。

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又称为1990年《卡尔·D·波金斯法案》。第一次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全体人群。目的在于把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师、学生、课程从学校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整合。

20097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项“美国人毕业倡议”的资助计划。该计划在今后10年将投入120亿 美元,资助全美社区学院,鼓励更多失业者进入社区学院充电,为再就业作准备,使全美学院大学在校人数增加500万名,达到1100万人左右.这将有力地推动社区学院的进一步发。

另外,像《国防教育法》(1958)、《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职业教育法》(1963)、《综合就业与训练法案》(1973)、《生涯教育法案》(1978)、《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993)、《学校与就业机会法》(1994)等政策法规,都对社区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统计,在美国,仅仅关于职业教育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就150多种,并且这些政策法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很好地保障了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

六、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众多大专院校升格,原有本科高校的大规模扩张,适龄青年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大幅度提升,现有的高职高专面临着生存危机,急需寻找出路。有识之士看到美国社会学院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纷纷效仿,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中国式的社区学院已经出现,但今后发展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总的来说,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成功经验的考察,我们看到,它扎根社区,从社区去中获取支持,又服务于社区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其市场运作的理念和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予以保障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但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现有的高职高专不宜都按照美国的社区学院的模式去走,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本文摘自《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5期)

注释:

①王丽.美国社区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因[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7.

②中国新闻周刊:美国的成人教育社区学院现状[EB/OL].http://news.qq.com/a/20060425/002425.htm.

③刘江义. 美国的 人民学院 ——关于美国社区学院的理念、经验和特点研究 [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7,(258).

④转引自刘桐放等编著. 现代西方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08

⑤任钢建. 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 [D] 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 17.

⑥王银霞.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研究 [D]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

⑦⑧毛澹然. 美国社区学院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61.

⑨金志涛. 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纵览与启示教育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报告 [EB/OL]. http: //www. Weihaicollegecom/other/newsfyx/shownews. asp id=1020.

⑩许明.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职能的新拓展 [J] 全球教育展望,2002,(16).

胡仁东. 美国社区学院管理及启示 [J]. 理工高教研究 , 2006 , (2).

12陆启光. 美国社区学院融资策略与启示 [J] 高教探索, 2009,(3).

13徐建琴. 美国社区学院合同培训的特点及启示 [J]. 职业技术教育(社科版) , 2005 ,(16).

14刘当远.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职能的发展及理念分析 [J]. 中国成人教育,2006,6.

15刘淑兰. 对美国圣莫尼卡社区学院学生服务系统的考察与思考 [J]. 比较教育研究,2007 , (5) .

16姚云. 美国高等教育法治研究 [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