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美育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学校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本学位点于2021年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批准,2023年开始招生,招生领域包括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思政)。目前在校生68人。
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发展战略的需求,本硕士点充分利用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传统优势,立足教育行业、长三角地区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中德教育合作背景以及教育学科优势,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系统专业知识、卓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教育管理人才以及中小学学校师资。
培养方式:教育硕士学制3年,学院建立校校联合培养、互利共赢的合作培养机制,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中的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校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实践单位开展。专业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教育教学项目,完成必要的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教育实际,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学位领域:1.小学教育:立足于为小学培养高层次的骨干教师,使其成长为小学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发挥师范教育的传统和学校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和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同时利用我校国际化平台,开展小学教育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教学能力强的小学教育专业高层次人才。立足于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培养管理人才。2.教育管理:依托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平台,利用长三角应用型高校联盟资源,探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管理专业硕士培养规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3.学科教育(思政)立足于为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层次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依托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思想政治领域中,包括师德建设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构建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基础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力量:现有硕士生导师59人,其中校内导师46人,具有高级职称32人,博士学位22人;校外行业导师13人,均具有高级职称。近3年来,获批省市级各类项目20余项、校级教科研项目17项,横向课题21项,到账经费13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58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及以上成果和奖项共33项,指导学生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多位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金牌职工、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实践教学:目前建有为教育硕士服务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心、研究生学习教室、研究生智慧教室、VR仿真教培实验室和微格教室等实践实训场所。为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积极探索适应新文科教育专业硕士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教学新模式。学院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经与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合肥市幸福路小学、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安师大附属肥西二中等多所学校签订了研究生教学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并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实践经费的投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