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与环境工程创始于1980年,是我校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也是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开展教育合作的重点系部之一。
生命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立足于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 办学定位,致力于面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从事设计、研发、生产与管理等工程实践活动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全方位落实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快速提升,已成为合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5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食品营养与健康”微专业,并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 “华恒卓越班” 。
学院现有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食品与营养三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和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安徽省教育厅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生物与医药为校级重点学科。同时,资源与环境与生物化工方向入围学校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教师中安徽省杰青1人、安徽省优青1人、皖江(青年)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合肥市市级“领军人才” 1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坛新秀奖4人、合肥市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1人,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37个专业实验室、8个公共实验室,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米。建有安徽省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增材制造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学院面向行业和地方产业重大需求,在生物发酵、医药中间体工艺开发、抗炎药物筛选、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环巢湖生态环境修复、农产品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成功承办第六届、第七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韩研讨会。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我院学生获省市级以上奖项225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6项,首获第十二届“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赛金奖,是我校首次荣获“挑战杯” 国家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学院全力做好“六稳” 之首的就业工作,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常年稳定在30%以上,位居全校前列。
新征程、新起点,学院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善思、致用” 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 办学定位,聚力学科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强化科学研究,努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