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通知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51

各学院、各相关部门: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创业交流活动。为更好地备战2026年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决定举办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科研处。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成员由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科研处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校团委,负责大赛的具体实施,受理咨询、质疑和投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校内外创业导师组成,负责大赛的技术指导和项目评审。

二、参赛对象

2026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三、竞赛组别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比赛设五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旅游休闲、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合作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参赛要求

1.本次竞赛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不接受个人申报参赛项目)。鼓励本硕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参赛。参赛学生每人限参加一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限申报一个参赛项目,不得兼报;如有兼报,取消该学生参赛资格。

2.参赛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校赛报名结束后,不可进行人员顺序调整及增补。

3.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4.对于已进行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

5.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

6.参赛项目涉及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新药物的研究时,申报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7.已有实物、技术证明等佐证材料的项目,须确保成果产权归项目所有。项目购买成果、借用成果、伪造成果造成的纠纷由项目组自行处理,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8.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赛。

五、赛事实施

竞赛分七个阶段实施。

1.宣传动员:

2025年10月,启动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利用各类信息平台、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使在校师生了解竞赛内容及总体安排。

各学院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评审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团,组织本学院师生进行项目申报。动员业务精、专业强、情怀深的优秀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工作,鼓励有创业想法和创业经验的同学积极参赛,鼓励参加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团队和项目积极参赛。

2.竞赛培训:

2025年112026年1月,校院两级举办“”专题系列讲座,邀请有参赛经验的专家、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同学分享比赛经验;开展对话企业家、创业沙龙、创新创业系列报告会等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3.项目报名:

竞赛统一采用线上报名形式,项目学生负责人“挑战杯”校赛报名系统中注册账号并上传项目材料包括:申报表、商业计划书PPT、支撑材料和指导教师诚信承诺书“挑战杯”校赛报名系统的使用方法具体附件3,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12月1日,关闭时间为202512月15日。

4.院级初赛

各学院通过分配的账号在报名系统内对本学院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驳回不符合参赛要求的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遴选,评选出优秀项目,推荐不超过10项目参加校级复赛。各学院20261月5日之前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推荐排序表(附件5)电子版和纸质签章版报送至校团委。此外,根据工作要求,各学院学院网站进行有关图文报道、公示获奖项目,后续将院级初赛组织情况报送校团委。

5.校级复赛:

20262月28日前,校团委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推荐报送项目进行复审,遴选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项目参加校级决赛。

6.校级决赛:

20263月,校团委举办决赛,决赛采用书面评审和公开路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专家对入围校级决赛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评选出校赛获奖的项目遴选出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

7.项目完善及省赛、国赛备赛:

项目申报开始,各参赛团队要密切联系指导教师,持续不断打磨项目。校团委组织专家对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根据上级工作安排组织项目参加省赛和国赛同时落实专项赛道项目的报送工作。省赛国赛及专项赛将在接到上级工作部署后另行通知。

、评审原则

本次竞赛的评审工作将参照第十四届“挑战杯”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要点进行评审附件2,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将设立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

由校团委邀请专家分别评选出各参赛项目的校级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将学生获奖情况录入“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模块,根据各学院参赛项目数量、校赛获奖等级以及省赛获奖等级综合评选出优秀组织奖。

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措施。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工作小组职责,深入各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宣传和项目发掘,尤其要选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

2.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一项A类赛事,学校高度重视校赛选拔工作。各学院、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院组队,为参赛的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鼓励各学院针对竞赛进行宣传策划,积极寻找资源,努力形成关注、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更好地体现活动的宗旨,推动青年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要注意宣传“挑战杯”的统一品牌,不断扩大“挑战杯”在青年学生和全社会中的影响力。

4.参赛项目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参赛团队应确保项目真实,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5.为确保竞赛公平公正与项目质量,要求所有指导教师必须亲自、全程参与指导工作,严禁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与“挂名指导”行为。每位指导教师均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附件6),对指导过程的真实性、规范性负责。

6.本通知相关事宜如与后续省赛、国赛通知不一致,校团委会及时下发和传达上级主办方的通知要求做相应调整。

其他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校团委李雯雯

联系电话:0551-62158178

合肥大学第十一届”交流群:849762232(QQ群号)

 

附件1:“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

附件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要点

附件3“挑战杯”校赛报名系统使用方法

附件4: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申报

附件5: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推荐排序表

附件6:合肥大学“挑战杯”竞赛指导教师诚信承诺书

附件1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pdf附件2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评审要点.docx附件3:“挑战杯”校赛报名系统使用方法.doc附件4 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申报表.docx附件5 合肥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院推荐排序表.xlsx附件6 合肥大学“挑战杯”竞赛指导教师诚信承诺书.docx 

合肥大学“挑战杯”竞赛组委会

2025年1022